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蕴含着汉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有古代君臣礼仪制度,也有骁勇善战的猛将,更有神鬼莫测、用兵如神的谋士。
而本文要探讨的正是三国的谋士们,俗话说怎能治国,武能安邦,在三国里面,优秀的谋士有时要远胜十万精兵,然而三国中,如果给谋士们排名,前十名都应该有谁?
第一名诸葛亮当之无愧。
有些人对诸葛亮心存疑问,甚至有些人认为火烧赤壁是周瑜,北伐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功劳,不能称之为第一谋士。
然而我要说,三国其他谋士都可以缺,唯独不能缺诸葛亮。其一诸葛亮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隆中对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可以说整个三国都是按照诸葛亮的谋略来写的。诸葛亮跟随刘备,受任于败军之际,火烧博望、新野,以几千人面对曹仁十万之众,三国中可有第二个孔明?
其二诸葛亮命赵云偷袭荆州,出其不意,率军北伐面对司马懿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曾有过大败,倒是司马懿闭门不战,更有死诸葛吓死活仲达之说。
第二名司马懿
司马懿诸葛亮在三国中旗鼓相当,诸葛亮屡次北伐,都是司马懿成功抵御,曹真、曹爽等辈,只会丧失城池,可以说没有司马懿,就不会有后期曹魏天下。
司马懿雄才大略,给了曹魏后期发展的机会,纵观曹魏所有谋士,没做一人可以独当一面,掌控曹魏局面,因此这个第二名司马懿当之无愧。
第三名当属周瑜
周瑜有着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官至东吴兵马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面对曹魏百万大军,周瑜并没做退群,而是率领江东五万水师,用火攻破曹。周瑜赤壁一战天下闻名,这个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旷古绝今,三国的谋士们,也很少我这样的战绩。
可以说,如果没有周瑜,也就没有东吴天下,它早就被曹操吞并了。后人也写诗称赞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第四名当属于荀彧。
荀彧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为曹操统一北方规划好蓝图,更是为曹操举荐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比如钟繇、荀攸、郭嘉等。
荀彧虽然没有攻城略地,但奠定了曹魏前期发展的基础,可以说失去了荀彧,曹操几乎不可能统一北方。
第五名当属陆逊。
陆逊是三国后期著名军事家,用兵如神,夷陵之战,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他也是创造了以少胜多战绩。
可以说,如果没做陆逊,东吴很有可能被刘备吞噬,而必将覆灭。正是陆逊拯救了东吴天下,才有后期发展的机会。有陆逊在,曹魏也未曾占得便宜,报名安民,非他莫属。
第六名当属郭嘉,人称郭嘉为鬼才,更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意思就是说诸葛亮因惧怕郭嘉才不敢出战,足见当时郭嘉还是很有威望。
但国家却因英年早逝,没有创造出像诸葛亮那样的成就。不过郭嘉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嘉善于攻心,官渡之战提出曹军失胜,袁军失败的观点,振奋军心。
又制定围剿吕布的策略,击垮刘备的方法,后来曹操剿灭袁术,郭嘉也想出奇谋,因此郭嘉在三国很有威名。
第七当属徐庶。
徐庶为寒门子弟,但其才学了与诸葛亮齐名,经常被荆州名士司马徽提及。
刘备投靠刘表之后,屯兵新野,曹仁十万大军围困,徐庶谈笑间便将其击垮,曹仁败退后,曹操挟持徐庶老母,命其前往曹营,而其母亲却自杀,徐庶因此痛恨曹操,虽然身在曹营,却不肯出一谋一策。
后人也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第八名当属庞统
庞统也是三国名士,人称凤雏,有神鬼之才,常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刘备率军进入益州,庞统跟随。
庞统也曾多次劝说刘备攻取益州,但刘备因益州为同宗基业,不忍心夺取刘璋大权。
因此庞统自愿牺牲自己,死在了落凤坡,深受世人赞叹。
第九名当属鲁肃。
鲁肃是东吴重要谋士,周瑜死后,便举荐鲁肃为江东兵马大都督。
鲁肃一生坚持联吴抗曹的策略,尤其是周瑜死后,鲁肃对于东吴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十名当属许攸。
许攸为袁绍账下重要的谋士,曾建议袁绍迎取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只可惜袁绍不听。
官渡之战,又曾多次建议袁绍军事策略,只因许攸贪污之事暴露,袁绍便要惩治,许攸因惧怕而前去投靠曹操,帮助曹操一举击垮袁绍,却最终被曹操部将许褚杀害。
关于三国和本篇文章,你怎么看?
欢迎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