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康熙曾对十三爷说:“别听小人嚼舌根,你母亲人品贵重!”,康熙这句话中的“贵重”二字,就是指的家世背景出身高贵吧。
十三爷的母亲到底是谁呢?在《雍正王朝》中四爷身边的邬思道曾给出了答案。在四爷准备力荐十三爷为大将军王时,邬思道提醒四爷道:“喀尔喀蒙古大汗是十三阿哥的外公”。
这句话也就从侧面说明,十三爷的母亲是喀尔喀蒙古大汗的公主,所以从出身上来讲,十三爷与其他诛皇子相比,确实要略占优势。
侠王老十三
在皇位的争夺中,十三爷不仅在身份上多了一张王牌,在他身上的能力也是不可小觑,诗书骑射,样样精通,能带兵上战场打仗,也能在朝堂中指点江山。在性格上他侠肝义胆,疾恶如仇。
在《雍正王朝》中是出了名的侠王,在康熙眼中他是最讲孝义,最顾兄弟情义的好儿子。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十三爷,却与储位无缘,这又是为何呢?
十三爷
一、十三爷为人准则:重情大过谋权,志不在储位
在“九子夺嫡”中,十三爷的名字虽在其列,但是他的争夺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忠心,从来不是为了自己,也不计较利害。
尽管在争夺大战中,兄弟们之间对皇位个个都是虎视眈眈,明着抢,暗着杀。可在十三爷心中,兄弟情义却大过了天。
不管是敌对关系,还是同盟关系,如果哪个兄弟遇到什么危难,十三爷胤祥一定会是第一个站出来舍身相替的。我认为在康熙的众多儿子中,十三爷是最珍惜兄弟情义的一个儿子。
老大怀不轨之心
太子胤礽被胤祀一党密谋陷害,调兵造反,老大胤见缝插针,火上浇油,想借此机会整垮太子,此时只有老十三不怕惹祸上身,敢替太子仗义执言:
大阿哥:现在的事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一切顺从皇阿玛的意思,谁也不能拗着来。胤礽之罪获咎于天。任谁也保不过的,谁要敢保他,那就是同皇阿玛过不去,同爱新觉罗的列祖列宗过不去,同我大清江山社稷过不去,你们呐,只要你们听我这句话,一切都由我大哥维持着,谁都不会受株连的。
兄弟相残
十三爷:大哥,你的意思,是我们不保太子都来保你?老大:十三,你这话什么意思?十三爷:什么意思?大哥,你刚才在里面逼太子的话我们这几个阿哥都听到了。就算是二哥有罪,可他毕竟也是当了四十年的太子。份属君臣,情联手足,你都能这样落井下石,火上浇油的,要是我们几个阿哥犯了什么事,落到你手里的话那还有活路吗?冲着这一条,我告诉你,你想要整倒了太子取而代之,我胤祥是第一个就不答应的。
大阿可露出狐狸尾巴
老大:十三我知道你是太子一党,就冲着你今晚和太子单独勾结在一起,凌普率兵进行宫的事,就少不了你的嫌疑。老十三:那你就到皇阿玛那儿去,告我一个起兵谋反的罪吧,难怪人家说,无情最是帝王家。老四:十三弟,不得乱说。老十三:怕什么,我大不了就是一死,就是这样的话我也不能看着咱亲生骨肉自相残杀。
老十三受到波及
十三爷在争储早期,他的确是站在太子一党支持太子。但是他这次仗义执言反驳大阿哥并不是在储位上替太子争辩,而是见不得老大对老二的落井下石,此等伤害兄弟情义的举动是十三他所不屑的。
所以在老十三心中,他的志向根本不在皇位,他更加看重的是那份骨肉亲情,他最终的归宿也是把好兄弟演绎到了极致,做了兄弟的一把好帮手,这是他心甘情愿的,对皇位也从没有觊觎之心。
老大想做储君
二、十三爷的格局之大,大到江山社稷,大到黎民百姓
在古代,皇位也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也不是出身高贵就能预定皇位。身份和地位虽有些影响关系,但不是绝对的。
在帝王之家,对于继承皇位虽然有着礼制上的一套规矩,清朝的立储规矩是当“朝之君不立太子”,在此之前的一些王朝大多是选立嫡长子。
只是这一些规矩有时也仅仅只能管住那些守规矩的皇子,对于不守规矩的皇子而言那就形同虚设了。历史上的李世明,连老子都敢逼退,更别说兄弟了。
所以无论是套规矩也好,还是身份也好,最终还是能者为王吧!毕竟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十三爷性可格不适合做皇帝
那么十三爷有没有那个能力呢?十三爷作为带兵的领头他是一位好将军,作为亲人,他是一位好兄弟,但如果要去做皇帝,在个性上还是少了一点权谋,个性太直,侠肝义胆,适合做一个好人,但却不适合做天子。
十三爷自己也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争这个储位,在他的心中,只要谁能做好这个皇帝,能有利于江山社稷和黎明百姓的他举双手投赞成票。
所以在太子彻底失势与皇位绝缘之后,老十三转身投入了老四的怀抱。为什么是老四?正是因为老四身上具有天子之威,储君之气概,并且人家在政治上也向康熙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他支持老四,也是看到老四的心里装着大清的江山社稷。
十三爷心里装的是江山社稷
三、十三爷真的出身高贵吗?
在《雍正王朝》中,十三爷确实算得上出身高贵,后台也足够硬气。有母亲蒙古公主的这个身份护着,对于皇位而言,确实要多几分胜算。
但历史事实到底如何呢?在真正的历史上,十三爷的母亲出身低微,她就是历史上的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章佳氏在入宫之初只是一个宫女,在康熙朝时也没有册封,只是一个庶妃。
她为康熙生下了二女一子,这一子就是皇十三子胤祥。并且章佳氏年寿不长,在生下三个孩子的几年之后,便撒手人寰。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上,胤祥的母亲不仅在身份上不能给他带来帮助,并且还缺席了他的成长。
他的母亲之所以在死后能被封妃,那也是母凭子贵,之后再越级晋为皇贵妃,依然还是母凭子贵,老十三在康熙时期,虽文武双全,样样精通,作为皇子他十分优秀,但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器重。
并且因为太子一事受到波及和连累,他被康熙整整关了十年。直到四哥坐上皇位,老十三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他拥戴四哥上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之后,他也成为了四哥最倚重的兄弟。他的身份和地位也随着步步高升。
同时他已经逝去的母亲也得到了雍正的重视,追封为敬敏皇贵妃。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上,十三爷的母亲是沾了儿子的光,儿子为她长脸了,争气了。
历史上的老十三出身并不高
写在最后
在真实的历史上,十三爷虽然无缘储位,但他最终却成功地摘得“铁帽子王”,并且为大清的江山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在众多的皇子中,他没有自己去参与争储,从结局来看,不失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参与争宠的老八、老大、老十四的人生结局又是如何呢?
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反倒是老十三,自己不去参与争储,倒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选择了做一个好臣子,好弟弟,如果去做君王,或许他做不到一个好君王的标准。
老十三选择做了一个好臣子,好弟弟
而臣子和弟弟要演绎好这两个角色,十三爷那是手到擒来啊!他的性格也确实不适合做皇帝,这一点康熙早就看明白了,然而让人更佩服的一点是,十三爷自己也心知肚明。
一个人如果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那就能够避免踩坑啊!否则十爷的结局或许就是另外一番惨象了,或许也就是老八、老十四、和老大的那般结局了。无缘储位倒让十三爷成为了一个幸运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