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唐的天子。
二十六岁发动唐隆政变,拥立父亲李旦继位。二十八岁登基称帝。二十九岁诛灭太平公主集团,以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四十一岁封禅泰山,上告昊天,下告黎民。
他治理的辉煌盛世前无古人。
他,五十六岁找到人间至爱,风华绝代。
皇位,安定,富强,文治、武功,江山,美人...
古今帝王想要的,他都有了。
唐玄宗手握至高无上不容挑战的威权,带着他的贵妃,俯瞰河山。
他也怕,怕有人夺走他的权力,他一直生活在一个阴影中,那个阴影中皇后会害他,太子会害他,皇子会害他。
他害怕,所以他废黜皇后;
他害怕,所以那些和太子走得太近的人会一个个死去;
賬他害怕,所以把皇子皇孙们圈禁起来教养。
他害怕,有人会毁掉这一生的功业。
在位四十多年,他一直受上天眷顾,是命运的宠儿。
天宝十四载(755年),渔阳鼙鼓,惊破盛世霓裳。
安禄山不是士家大族,没有家族背景,也不是番邦王子,没有部落势力可依靠,那个胡人和太子毫无瓜葛,安禄山能走到今天的位置上,全赖他的赏赐和信任,他还救过安禄山的性命。
他曾相信,安禄山对自己绝对忠心!
可是安禄山背叛了他,帝国的东都丢了。
没想到,还有更坏的消息,潼关失守,连长安也守不住了。
天宝十五载(754年),他七十二岁,在位四十五年,当潼关失守的消息送到他的御案之上,他终于感觉自己老了,他再不是那个肆意潇洒、杀伐决断的少年。
六月十三日,当皇宫的大门打开,上朝的大臣看到宫人四散奔逃,皇宫乱成一团,皇帝不知所踪。
王公、士民忙着往城外逃。山匪流氓得到消息往城里跑,他们跑到王孙公主的府上盗取财物,甚至有人骑着驴来到皇宫的大殿之上。
皇帝前一天还声称要御驾亲征,第二天黎明就带着贵妃姊妹、皇子、妃子、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偷偷溜出宫门。
像贼一样逃离了长安。
住在宫外的王公大臣、皇子皇孙全被抛弃了!
江山社稷不要了!黎民百姓不管了!
皇帝受天下供养,面对国家危难,却只顾自己仓皇逃命。
他,上愧于天,下愧于民。
玄宗逃亡的当天,京兆尹崔光远就带着降书和皇宫的钥匙去了洛阳。钥匙是由边令城掌管的,半年前边令城卖了国家的大将,现在他卖了国家的皇宫。新任京兆尹卖了都城长安,这就是玄宗晚年信任的人,接下来受苦的是长安百姓。
安禄山的军队进入长安城后,大肆烧杀抢掠,帝京繁华,毁于一旦。
盛唐的包容、自信、乐观、风度,都被踩在铁蹄之下。
玄宗一行逃到咸阳望贤宫,看到的是空空的宫殿,望贤宫里一个人也没有,连咸阳县令都不见了,负责打前站的宦官王洛卿不知所踪。
都跑了!
没人给他们准备饭菜,没人管皇帝的死活了。
日上中天,皇帝、妃子、皇子、皇孙、大臣、禁军将士,随行的所有人都饿着肚子,杨国忠跑到集市上买了烧饼,拿给皇帝垫了垫肚子。
善良的百姓听说天子逃到这里没有饭吃,送来了糙米饭。百姓没有因为皇帝出逃就抛弃他,玄宗毕竟做了四十几年的太平天子,百姓对这几十年的太平富庶深为感念。饿得直哭的小皇子、小皇孙终于有饭吃了。
负责膳食的官员只好自己去采购食材,给皇帝和随行官员张罗饭菜,玄宗等所有人都吃完才开始用餐。负责护驾的禁军将士只能自己到村民家里去要饭。
玄宗一路走,随从人员一路逃散,半夜走到金城(今陕西省兴平市)时,只剩下大概一半人了。金城的驿站也是空无一人,王公大臣、凤子龙孙,宫人侍从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和衣而眠。
对付一晚,第二天大家继续向西出发,中午走到了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马嵬镇),禁军将士停下脚步,再也不肯前进一步。
将士们抛家弃子离开长安,连一句道别的话都没说上,现在沦落到讨饭吃、没饭吃的地步。
受累、挨饿、丧失尊严。他们哪受过这种委屈,哪遭过这样的罪,个个愤恨不平。他们在想:是谁让他们沦落至此?谁逼反了安禄山?谁撺掇皇帝逼着哥舒翰出潼关?谁提议去的蜀中?
是杨国忠!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禁军哗变,到时玉石俱焚,后果殊难预料。绝不能让他们把怨气撒到皇帝头上,队伍里有一个全天下都想杀的人。
是杨国忠!
陈玄礼把禁军将士召集到一起说:“天下崩离,万乘震荡,都是因为杨国忠割剥百姓,朝野怨咨。若不杀他以谢天下,何以平息四海之怨愤?”
将士们一起回应:“只要能杀了杨国忠,我们死而无憾!”
陈玄礼是当时禁军的最高长官,深得玄宗信任,他行事谨慎,虽已打定了杀杨国忠的主意,但他必须得上个保险,带着禁军杀宰相,事情办好了是清君侧,办不好,那就是谋逆。
陈玄礼通过太子身边的宦官李辅国汇报了这个想法,太子什么也没说。
没有反对,就是默许。
或许陈玄礼还准备向玄宗请求,但后来发生的事没有给他这个时间。驿站外,一群吐蕃使者正围着杨国忠说没有粮食吃,请宰相给想办法解决一下。杨国忠还没来得及回答,禁军趁机大喊:“杨国忠勾结蕃人谋反。”有人向杨国忠射箭,只射到了马鞍,杨国忠逃跑,军士们追上乱刀齐下,杨国忠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尸体。
禁军在驿站门外用枪挑起他的头颅,又杀死了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秦国夫人。杨国忠妻子裴柔和幼子杨晞,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逃到陈仓,被县令薛景仙追捕,诛杀。
士兵们杀得兴起,御史大夫魏方进也被杀了,宰相韦见素被一棒打在头上,鲜血直流。
玄宗在驿站中听到声音,惊问发生了何事。
左右回答说:“杨国忠谋反。”
玄宗拄着一根手杖走出驿站大门,好言抚慰众军士,让他们收队,将士们都不动地方。
玄宗只好让高力士去问一下。
禁军将士说:“祸本尚在!”(《新唐书·后妃列传》)
陈玄礼也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得到这样的回答,玄宗如遭雷轰。
他说:“朕当自处之。”
拖着万斤重的步子,走进门内,玄宗用手杖支撑着身体,垂下曾经高傲的头颅,伫立在那里。
门外的人要杀了他心爱的贵妃!他有办法保护吗?
没有!
拖一下,会不会有转机出现?
不会!
京兆司录韦谔(韦见素之子)见玄宗迟迟没有行动,过来劝他早些动手:“众怒难犯,安危就在顷刻之间,愿陛下速作决断!”说完,叩头流血。玄宗说:“贵妃常居深宫,怎么会知道杨国忠谋反的事?”
高力士说:“贵妃诚然无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贵妃留在陛下左右,他们怎么会安心呢!请陛下三思,将士安心,陛下才能安全。”
如果自己不动手,门外的禁军动手,恐怕她连全尸都无法保存。是杀一个,还是死一双?
不,不只是一双,贵妃不死,这里的所有人都得死。
天子,身负家国社稷,他连殉情的资格都没有。
必须为今天的局面付出代价,给将士们一个交代。
江山、美人之间做抉择,只能是保江山。
只能用你死,来换我活。
玄宗命高力士把贵妃请到佛堂,与贵妃诀别。
杨贵妃被缢死在佛堂之中,香消玉殒,终年三十八岁。
如果把安史之乱的罪名扣到杨贵妃一个人的头上未免太过冤枉。
均田制的瓦解是她造成的吗?府兵制的破坏是她导致的吗?藩镇制度是她建立的吗?节度使割据一方是她给的权力吗?放任欺君罔上的杨国忠大行其道的是这个后宫妃嫔吗?
她只是个爱玩、爱跳舞的小女人,根本不懂朝政,不懂政治。
但是,她是皇帝贵妃,位同副后,她就不能只是一个小女人,她必须承担起母仪天下的职责。她应该像长孙皇后一样成为皇帝的“贤内助”,或者像武则天一样成为皇帝的“战友”。她所在的这个位置是有政治任务的,所以才能享受国家给予的正一品女官待遇,所以她的亲族才能得到官职和富贵。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帝国贵妃。
可进入后宫,不是她所能选择的。
她是一个为自己和很多人过错埋单的可怜女人。
说到可怜,战乱猝起,刀锋之下,多少百姓无辜罹难?多少兵士惨死沙场?与杜甫《三吏三别》中那些备受战祸摧残的百姓相比,她至少还有一条紫色的褥子包裹尸体,还有人为她掘坑埋葬。
连皇帝的贵妃都无法保全性命,沦陷区的百姓又在遭受着怎样的苦难 ?民间有很多关于杨贵妃的传说,有的说她出家当了女道士,还有的说她跟随日本遣唐使去了日本。
百姓永远是善良的,他们希望大唐那美丽的贵妃没有在这场兵变中死去,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望。
杨贵妃真的死在了马嵬驿。杨贵妃死后她的尸体被停放在驿站的庭院中,玄宗让陈玄礼等人进入驿站验尸。
陈玄礼等人确认杨贵妃已死后,脱下铠甲,下跪请罪。
玄宗又是一番安慰,让陈玄礼去告诉禁军将士贵妃已死的消息。
将士们山呼万岁。
玄宗知道自己可以继续活着了!
但是,谈笑间指点江山的李隆基跟着他的贵妃已经一起死了,四十多年的骄傲化为乌有。
都城保不住,爱妃保不住。
山河破碎,物是人非。
天朝盛世已成昨日,多情皇帝成了孤家寡人。
路还得继续往前走,原定的方向是蜀中,但那是杨国忠提议的,杨国忠在成都当过兵,在那儿赌过钱、喝过酒,而且他还兼任剑南节度使。所以继续往蜀中走的建议被禁军拒绝,他们认为那是杨国忠的地盘,有他的党羽,去了会对自己不利。
新上任的御史中丞兼置顿使韦谔提议先去扶风郡(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再研究下一步往哪里走,因为扶风郡是交通枢纽,往北可以去朔方、陇、河,往南可以人蜀。
这个建议得到禁军的认可,队伍再次出发。
没多久,玄宗等人又被一群乡亲拦住。乡亲们说:“长安的宫阙,是陛下的家,长安城外的陵寝,是陛下先祖的坟墓,现在陛下抛弃他们,要到哪里去呢?”
玄宗握着缰绳,沉默许久,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留下太子李亨安慰乡亲父老,自己带着人先行离开。
乡亲们见皇帝离开,上前围住太子。
乡亲们说:“皇帝既然不肯留下,我等愿率子弟跟随殿下,讨伐逆贼,收复长安。如果殿下和至尊都不留下,那谁来为中原百姓做主?”
这时,来了数千附近村镇的百姓,他们将太子团团围住,不放他走。
太子流着泪说:“皇帝远冒险阻,我若离开又怎么能安心?且我未能当面辞行,去或留都要禀明皇帝,听从皇帝的旨意。”
广平王李俶(李亨长子)、建宁王李倓(李亨三子)和宦官李辅国也劝李亨留下,大家言辞恳切,李亨只好留了下来。
民意如此,太子的心意也是如此。
这是离开玄宗掌控的最好机会,也可能是最后的机会,太子当然不会放过。太子是利用了乡亲们的挽留,还是太子找了群众演员制造的民意,我们无从知晓。
等在前面的玄宗得到回报后,只说了两个字:“天意!”
太子和皇帝分道扬镳,带人向灵武方向狂奔。
皇帝走到扶风郡,禁军再次出现异动,连陈玄礼也无法控制。成都进贡的蜀锦十余万匹恰在此时运抵扶风郡。
玄宗命人把蜀锦摆在庭院中,然后召集将士们,对他们说:“朕老了,所托非人,所任有失,以致逆胡祸乱,要远避其锋。众位爱卿都是在仓促之间随朕远走他乡,没能和父母妻子告别,跋涉至此,吃苦受累,朕愧对众卿。蜀道艰难,郡县狭小,人马众多,可能不能供养,卿等可以各自返回家中,朕独与子、孙、中官人蜀。今日在这里与卿等诀别,把这些蜀锦分给你们做盘缠。你们回到长安,见到父老乡亲,代朕问个好,大家各自珍重吧!”
说完,已经七十二岁的玄宗泪如雨下。
众将士说:“臣等誓死追随陛下!不敢有二心。”
良久,玄宗说:“去留都随你们。”
将士们或为玄宗所言感动,或为钱财所动,危机再次解决,玄宗一行继续向南走。
七月十日,太子李亨抵达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北)。
七月二十九日,玄宗带着一千三百多人抵达成都。
属于玄宗的时代结束,接下来且看李亨如何平定叛乱,重整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