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若得此人,刘备定能一统三国,他却帮孙策荡平江东!
创始人
2025-06-23 19:02:28
0

汉末建安年间,虽然时局混乱,生灵涂炭,可是无数英雄豪杰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慷慨赴难,前仆后继,太史慈正是诸多豪杰中的一位。想必很多人都记得他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相比太史慈,关羽、张飞很幸运,从一开始就跟对了人,但是太史慈汉末无数贤才一样,在混浊世间辗转飘离!

太史慈字子义,青州东莱郡黄县人,少年时勤奋好学,不到弱冠之年就在郡里担任了奏曹史这一官职。而真正是他名扬四海是救了孔融,当时孔融担任北海相,他听闻太史慈的事迹以后,啧啧称奇。由于太史慈已经避祸辽东,孔融欲求一见而不可得,于是他数次派人去看望太史慈的母亲,后来黄巾农民起义爆发,孔融出屯都昌,被义军管亥部包围。恰好太史慈从辽东回来探亲。

太史慈听闻孔融经常探望自己的母亲,关怀之心甚至还超过了一般的故交,所以在听闻孔融有危险之后,先将自己的母亲安顿好,然后去解救太史慈,当时义军对都昌的包围还不是十分严密,太史慈趁夜色偷偷潜入城中,拜见了孔融。但是孔融却对太史慈的能力产生质疑。

后来在太史慈的百般劝说之下,他终于相信了太史慈,太史慈之后用计逃脱出城,太史慈见到刘备说:“孔国相被乱贼围困,危在旦夕。他听说刘使君您有仁义的名声,能够救人之急。现在他派我从敌人包围当中不避万险来向您求救,生死存亡全在您一念之间。”而当时的刘备尚未得志于天下,正急于树立仁义的名声,于是就去解救孔融。太史慈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用行动麻痹义军,用言辞说动刘备,都无愧于“天下智士”的赞誉。

文人天性多疑,优柔寡断,写诗作赋是孔融的强项,要征战沙场,运筹帷幄就不行了。而太史慈却是一心要凭借自己的本领,在这个乱世建立不世之功的人,于是找了个借口就离开了,但是刘繇也不是识人之人,当孙策进攻刘繇的东阿,刘繇连吃败仗,有人建议,不如要刘繇的老乡太史慈担任大将,对抗孙策,可是刘繇却拒绝。

刘繇只让太史慈担任侦查军情的任务,没想到太史慈干斥候,也竟然干的轰轰烈烈。由于刘繇多项举措失当,在孙策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太史慈一直保护刘繇退守豫章。后来,太史慈自称为丹阳太守,率领刘繇旧部,占据丹阳七县,对抗孙策。但是也正是孙策真正知道太史慈是一匹千里马。

两人再次相见,虽然孙策是得胜的将军,而太史慈是落败的俘虏,但孙策喝退士兵,亲自为太史慈松绑,并把自己的锦袍给太史慈披上,然后恭恭敬敬地把太史慈请入寨中。这是真正的不打不相识,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孙策说到做到,重用太史慈,太史慈也对孙策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后来刘繇死于豫章后,其部下数万人军心不稳。孙策便命男主去做安抚工作。有人劝他,太史慈这一走,肯定不回来了。孙策坚信对方人品,不听这些猜测。临行时,他问男主何时回来,太史慈说,不出2个月。最后,太史慈果然如期归来。

孙权上台后,太史慈仍是东吴的重要将领。他因病去世前,遗言是:“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时年41岁。太史慈一生重信义,讲然诺,为解北海之围万死不辞,为报知己准时归来,虽然早逝,却如流星灿烂,光耀世间。刘备当时若是得到太史慈定能一统三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金... 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位名将在给天子的上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两千多年后的今...
原创 这... 一、客家县 说起玉林市博白县,很多人脑海中马上就会出现“客家”两个字。的确,博白全县人口190万,具...
原创 朱... 相信大家最近都在关注最新历史大剧《江山纪》的动态,并且为其炫酷的画面以及逼真的服饰道具所震撼。明成祖...
原创 清... 如今这个社会每个人在选择配偶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主挑选的,但是这样的自由在封建社会是不存在的,因...
原创 为... 朱元璋后代的名字之所以晦涩难认,是因为朱元璋的一个奇葩规定,但同时也产生了两个副作用。 朱元璋的奇...
原创 什... 什么样的茶叶好,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喜欢的茶叶自然也不同。有些人偏爱绿茶的清新...
原创 高... 隋朝和唐朝,虽然一个只存活了37年,一个享国289年,但这两个国家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领域极为...
原创 都... 作者:朱可夫元帅 前苏联,一个伟大的“红色国家”,曾经创造了改变历史轨迹的传奇。然而前苏联解体后,各...
原创 波... 波兰,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这个国家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在历史上,波兰在欧洲还是很出名的,波兰三次...
原创 瓦... 世界上最远的路,就是李渊的套路。---李密的心里话。 李密是个聪明人,但是他遇到李渊以后,算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