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很牛,因母亲病逝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被朝廷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结果他刚就任,就立马参奏两人,这俩人位高权重,一个是三朝元老大学士张廷玉,一个是尚书讷亲,在皇帝面前直接向这俩人开刀,小编也很佩服他的胆量,可是乾隆却说:张廷玉和讷亲如果没有作威作福,此人断不敢参奏,所以我认为他说的都是真的。于是乎将两人革职,并将此人直言敢谏的奏疏公开给众臣看,他就成了名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刘统勋,可能大家对他的儿子更熟悉,他儿子叫刘墉,坊间都称他为宰相刘罗锅,其实人家不是罗锅,刘统勋与刘墉虽然都在乾隆年间任职,但是这个刘统勋在皇帝眼中的位置应该比刘墉要高很多,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刘统勋的谥号是文正,而刘墉谥号是文清,这个文正可是比文清高一个档次,此外文正是乾隆给的,文清是嘉庆给的。
刘统勋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爷爷,老爹都是高官,雍正二年考取进士,担任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詹事等职,乾隆年间他的官职突飞猛进,先是内阁学士,跟随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而后升任刑部侍郎,后又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十一年,出任漕运总督,开启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后来升任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又调任刑部尚书。乾隆十九年升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乾隆二十六年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乾隆三十年,任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
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赴紫禁城早朝的路上病逝,享年75岁,他去世后,乾隆非常难过,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小编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古代的谥号中文正二字最为难得,文臣苦求而不得,皇帝吝惜不肯给,而对于刘统勋,乾隆毫不吝惜,直接就给了文臣的最高荣誉,可见此人在乾隆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