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逝世,结束了他丰富而曲折的一生。赫鲁晓夫的生平,宛如一颗东方彗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却注定是短暂而璀璨的。他出生于南俄农村,作为一位农村出身的人却能够崭露头角,最终登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这无疑是一段奇迹。
赫鲁晓夫并非斯大林的最初选择,但他运用权术,通过巧妙地利用与朱可夫的矛盾,成功将对手一网打尽,成为斯大林的继任者。然而,一旦掌握了权力,赫鲁晓夫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却使得国家局势雪上加霜。他提倡和平共处,却频频与美国陷入危机,被美国前总统布什批评为“连俄语都讲不好的蹩脚政治家”。
在国际舞台上的得失,使得赫鲁晓夫在国内的声望大幅下滑。然而,对于现代俄罗斯老百姓而言,对赫鲁晓夫的评价并不乐观。这一切源自于他在1954年的一个决定,当时,他将克里米亚半岛划归给乌克兰,成为了一场政治风波的导火索。这一决定成为俄罗斯人心中的一块心病,尤其在2014年乌克兰亲俄政府倒台后,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克里米亚选择独立并加入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批评赫鲁晓夫的决定,称其为错误,并表示他应该为此负责。
赫鲁晓夫逝世后,他的子女命运坎坷。长子列昂尼德在苏德战争中被俘,后来成为德军宣传工具,最终被斯大林救回并处以军事法庭枪毙。第二个儿子谢尔盖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向美国宣誓效忠,成为美国公民。至于女儿拉达·尼基吉奇娜,她在赫鲁晓夫逝世后前往莫斯科的一家灯泡厂工作。这一家庭的命运令人唏嘘。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因果报应。赫鲁晓夫逝世后,勃列日涅夫对他的家人毫不留情,将尼基吉奇娜赶出莫斯科的别墅,并剥夺了她所有房产。尽管有报道称尼基吉奇娜是一个坚守劳动一线的人,但在政治风云中,她仍然无法摆脱家庭的阴影。
这一切似乎是历史的惩罚,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逼迫斯大林的子女,一个死去,一个逃亡美国。而如今赫鲁晓夫的子女也饱受困扰,被认为是叛国行为。这对于俄罗斯民众而言,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背叛。即便在历史的长河中,赫鲁晓夫的决定和家族的命运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