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隆基登基后,为何第一时间铲除上官婉儿?史学家:换你也忍不了
创始人
2025-06-21 21:02:48
0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字婉儿,也叫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代诗人、皇妃、女官。

因为其祖父上官仪被李隆基作为借口让其获罪被杀,其母亲氏被李隆基下放为婢女。这样一位十四岁就受朝廷赏识,有巾帼宰相称号的大红人为何在李隆基上位后被杀呢

上官婉儿在史书中的记载可谓是非常丰富,政治事业方面是李治的才人又是武则天的得力干将,到了神龙政变后中宗时期更是直接平步青云成了昭容和宰相,交际方面是太平公主的知音闺蜜,又与大名鼎鼎的韦皇后有不解之缘。

相传与安乐公主李裹儿不共戴天,被唐明皇玄宗李隆基视为肉中之刺,爱情方面与武皇之侄武三思有缠绵之情,又和崔湜,张昌宗,等人闹出过放荡不堪的绯闻。可真实历史中的上官婉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豪杰?

上官婉儿在历史上被称作女宰相是一顶一的唐朝甚至华夏第一女官,其先后给两朝皇帝为人臣,更笔下《游长宁公主游杯池二十五首》更是奠定了领军当时文坛的地位,可以说在文艺方面她带动了唐代歌词艺术的新发展理念。

这样一位才智双全的女官,被人赞其是“中华历史十位最美女性之一”,她又因其浪漫风情的风流韵事,被戏称“风流女宰相”,这样的人绝对是千载逢的唯一女英豪。

中宗死后,唐朝直接分为两个阵营:韦皇后和太平公主,而上官婉儿与两人都是公开的友人。

这二人一个一朝皇后,等到新皇帝登基就直接是高贵的太后,唐代以前一直有前皇后在政权交替期代为执政的例子,那其临朝称制可以说是合乎情理。

另是武皇后的女儿,自幼官场搏杀,于宫中老臣中都有威望。朝堂上也有很大的话语权。

韦后在朝廷百官和军队老将领里都有自己的势力,与后者比起来有的是杀招和话语权。

太平公主为了与其抗衡只能拉来临淄王李隆基到自己阵营,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其实有很大政变可能其父亲是李旦,李隆基自身也是大才,在山西一派有自己的政治根据地。

当时李隆基远在潞州,接到太平消息后马上做了两手安排,第一是赶往长安,为发动政变做准备。第二,马上把山西派的党羽派往中央军拉拢人员。

公元710年李隆基率领手下部众联合太平公主党羽发起著名的唐隆政变,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势力全部歼灭。但很快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了矛盾,那就是对朝廷重臣,女宰相上官婉儿。

太平公主认为上官是自己势力盟友又是先皇重臣,不应该被斩杀。而李隆基却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将其全家贬杀。

历史的车轮滚动后,当人感叹上官婉儿的才华横溢与仕途地位时,总会陷入疑惑,明明是最帮助李氏王朝的人,却得满门受辱,自身被斩结局呢?是唐玄宗太冷血吗?

实际上你如果认真了解过她的生平,你就会发现其悲惨的结局,早在其进入官场的初期就有迹可循。

首先她是上官仪与上官芝的直系后代,这两者都是违抗慈溪而被以叛乱罪处死,可上官婉儿却成为了武后的得力干将。

武后逝去后,上官婉儿倒戈了立场,站在了慈溪曾经的政敌中宗一边之后又在太平公主与韦后间游走,最后选择和唐玄宗一个阵营对抗韦皇后,可谓是好一个“良禽择木”。

这样一个立场多变的人,谁占优势就在斗争中帮助谁,唐玄宗一向用人不疑,上位后将其除去也不无道理了。

其次上官婉儿的政治立场与唐玄宗不合,虽然同在一个阵营里,太平公主与唐玄宗暗地里也是暗流涌动,而上官婉儿作为巾帼宰相,在朝堂上有很大的势力,唐玄宗面对这样两个女人强强联手,会恐惧也是必然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唐王朝经历了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又有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这样各个都能只手遮天的女人,作为封建男权的拥护者李隆基很有可能害怕这个“巾帼宰相”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所以我们可以说才女上官婉儿是一次皇权更替,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再加上之前她的所作所为,所以说就连史学家都曾表示根据她以往的作为再加上当时封建社会背景,换谁谁都忍不了吧!

在男性当道的权力争斗中,她义无反顾踏入朝堂,品评天下才子,傲视朝堂众臣。立于彩书楼上洒下篇篇诗词,如此女红,何等张扬,何等气概。

饮鸩死谏为朝堂劝言,以一己之力与韦后集团殊死搏斗,扶大厦于将倾,这样的一位风流女子,她想过在朝堂仕途中全身而退么?

吕温对她的评价不服丈夫胜妇人,上官婉儿性格是倔强顽强、风流浪漫又有些质朴傻气。这也与历史故事中给大家的展现不太一样,大部分人会觉得她八面玲珑,狡兔三窟。

但历史终究是胜利者书写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对既巴结她又巴结安乐公主的宋之问都是贬官流放革除俸禄,难道会对这个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上官昭容做出“光前绝后,千载其一”的评价吗?

就算后世咬牙切齿的史家,也没一个去否认她的才华,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学上。当然,有李杜二人的交相掩映,似乎上官婉儿作为诗人不那么出名,但事实上在修文馆改革后,上官体推广,对唐诗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仔细想想,唐朝有名的诗人,是不是大多都出在上官婉儿以后?政治上不多说了,一日万机,两朝兼美的评价依然在今天留存。

历史的巨轮碾过,真实的上官婉儿和真实的李隆基之间有什么爱恨情仇没有人知道,我们所知的只有在滚滚红尘下,曾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宰相在李唐王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至今都没有消失殆尽

参考文献:《旧唐书·列传第一》《考古与文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河北聘上取得用于电子元器件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北聘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用于电子...
无锡汉瓷取得具有排气功能的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无锡汉瓷特种陶瓷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宋...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即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
原创 这... 由于皇权的特殊性,所以导致几乎所有帝王在具体待遇上都是独尊的。因为这种独尊,所以就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
学剪辑的书籍怎么样?我翻烂3本... 最近总有人问我:"想学视频剪辑,买几本书啃一啃能行吗?"作为过来人,我书架上的《剪辑之道》《影视后期...
原创 匈... 引言: 一战结束之后,匈牙利对于周边的一些国家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奉行着民族统一主义。 而这样的主义在不...
原创 凌...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其中比较大的势力,就是瓦岗军队,还有李唐大军等等。后来是李渊建立了...
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推荐:小... 嘿,各位剪辑爱好者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在网上搜“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结果发现一堆官方推荐,看得头...
原创 在... 前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际上并不是说清朝的官员贪污成性,而是指很多表面上廉洁的官员,私底...
国宝外流:宫内秘籍《永乐大典》... 《万朝报》的曝光 虽然日军自诩“秋毫未犯”,但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十二月一日《万朝报》刊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