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外戚干政影响不及其它王朝,严格限制外戚势力做大
创始人
2025-06-21 19:32:13
0

全文共176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自从我国秦朝时期起,封建王朝中的外戚干政现象就屡有发生,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让皇帝身边的外戚势力很容易介入中央权力中枢,从而导致外戚干政的情况。

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史也是皇权与臣权的斗争史,而想要加强皇权就必须要与外戚有所关联,是一道始终绕不过的坎。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为皇帝年幼,而让外戚钻了空子的情况发生。

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出现过外戚干预朝政以至于拖垮朝政的情况,似乎没有哪一个王朝能够逃出这个政治怪圈。但是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就做到了这一点。

明朝时期极少出现外戚干预朝政的情况,后宫、宦官等宫中之人的权力被限制的很死,可以说是成功控制住了外戚这个能够引爆宫廷内部的炸弹。

明朝在初创时期,对于后宫干政以及宦官参与朝政这些事情都是绝对禁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训,为后宫干政制定了周全的防范措施。明朝时期外戚干政影响较小主要是得益于明朝独特的选妃选驸马制度。

同时,内阁系统和完善的科举制度,让明朝官员系统更加合理,外戚的权力被盯得很死,基本没有僭越的可能。那么,明朝时期是如何防止外戚干政的呢?

一、特色后妃驸马制

1、后妃选取

太祖皇帝对于后宫选妃极为重视,为了避免后宫干政,明朝在选妃上设置了严格的选拔程序。其主要原则是皇室选妃,必须要从民间选取良家女子入宫。

然后再经过秀女选拔进入皇室婚配,明朝时严禁皇室与朝中大臣通婚,这是为了避免外戚势力扎根,干预朝政。

2、驸马选取

驸马作为外戚的一股势力,在明朝与选妃制度相近,但是选择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在选拔程序上更为严格。为了避免皇室与臣子通婚,驸马的选拔也要从民间选取,太祖皇帝尤其忌讳皇室子孙与开国功臣通婚,在驸马的选择上表现地更为谨慎。

二、科举与内阁制

1、科举取士

兴起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明朝时期发展已比较完善,合理的选拔制度让朝廷的官僚体系更趋向稳定和充满活力,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同时也对防止外戚势力插手官僚体系提供了支撑。

精通帝王之术的太祖皇帝自然要不断更换官员,防止朝中出现结党营私的情况,人员的频繁变动,让外戚失去干预的时机。

2、内阁制度

自明成祖朱棣时期兴起的内阁制度,就是为了替代之前被废黜的丞相制度。内阁的出现实际上就是将丞相的权力分化,由多人分管,对皇帝负责。

这种做法即加强了皇权,也对防范外戚势力进入中央权力中枢提供了保障。即使有外戚势力渗入内阁,内阁的相互制约机制也会将外戚的势力分化。

再加上皇帝是内阁的实际掌舵人,外戚势力无法完全掌控内阁人员,自然也就兴不起风浪。在制衡之下,朝局始终朝向稳定的状态发展,想要直接干预难比登天。

三、管理监督机制

1、打破世袭

明嘉靖朝之前,明朝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但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嘉靖皇帝时期,外戚爵位的世袭权利被剥夺,可见当时皇权对于外戚势力有多么忌惮。与科举、内阁制度相辅相成,双重保护之下,外戚想要做大势力几乎不可能。

2、监察与刑罚

除了制度上阻塞外戚做大的通路以外,明朝为了更好地管理外戚以及各级官员,制定了详细的法律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监察体系。

明朝时期注重依典治国,执行法律比较认真严苛,功臣和外戚都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稍不留神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明朝时期的特务机构也比较发达,东厂、锦衣卫等机构更是时刻关注百官及外戚的一言一行,风声鹤唳之下,明朝的官员和外戚们的日子可谓如履薄冰,对于外戚,皇帝更是警觉有加,严格限制其权利。

明朝时期没有像前朝那样出现严重的外戚干政现象,究其原因无非一下几点:一是严格明确选妃额驸制度,从源头上避免外戚进入皇室中心,剔除隐患的种子;二是采用科举取士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杜绝外戚插手官僚体系,发展势力。

同时确立内阁制度,由皇帝亲自当家,将丞相的权力分化为数人掌管,防止外戚一家独大,独揽朝纲;三是在管理上下足功夫,自嘉靖朝开始打破世袭垄断,防止外戚势力扎根地方,培植势力,在朝中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视百官以及外戚的动态,时刻限制外戚的行动。

最后就是奉行依典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无论是皇室还是百官、外戚,只要犯法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所以百官和外戚们在朝中时刻如履薄冰,不敢逾越红线。明朝通过从源头、制约、世袭、监察、法律等多种手段入手,严格限制外戚势力做大,明朝时期几乎未出现过外戚干政的情况。

参考文献:《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千... 李斯自从与赵高合谋,将秦始皇之死秘不发丧,矫诏令公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杀,就一步步落入赵高的陷阱,最...
原创 《... 题记:近来追剧,不小心就看到了《那年花开月正圆》。发现剧中多数地方跟清朝实际情况非常相似,包括很多细...
原创 曾... 晚清四大名臣,每一位都堪称传奇。但曾、李、左、张四人中,论功勋和影响,还是首推曾国藩。曾国藩字伯涵,...
原创 国... 十四年抗战谱写出无数英雄史诗,战士们的鲜血冲刷了过去百年的屈辱历史,也为祖国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官婉儿之死:才貌双绝却无政治...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暴卒,外界传言是韦后和安乐公主下的毒手,企图学武则天临朝摄政,眼...
原创 皖... 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曾发动一场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谁也没想到,哪怕有外敌侵略的情况下,他还敢冒天...
原创 此... 如果此人不死,三国早就统一了,哪里还有曹操刘备的事儿!你知道这个能一统三国的人是谁吗? 能一统天下...
原创 江...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长河中,无数英勇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的无私奉献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在这群璀璨的星...
原创 按... 包拯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包拯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国力最鼎盛的仁宗时期,他一生宦海几十年,当过的...
促技艺传承 助文化传播(暖闻热... 常 晋 【人物】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 【故事】王文旺出生于河北武邑县一个农村木工世家。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