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鸿章孙子继承巨额遗产,用一生悲剧证明:人没用,钱再多也没用
创始人
2025-06-21 19:32:10
0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前重视家风,不许子孙奢侈,死后只留下了一二万两遗产,他认为这笔钱给后人足够了,谁知曾国藩的儿子深受父亲影响,不肯收别人送的钱用来办丧事,李鸿章送来的2000两也被拒绝,以至于曾国藩的丧事就花了大半遗产。

不过,曾国藩严于治家,给子孙留下无数精神财富,所以他的后人里出了很多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自他以下8代人没出过一个“败家子”。对比曾国藩,另一个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做法就完全不一样了,李鸿章给子孙留下了巨额遗产,曾经让无数人眼红。

李鸿章有6个儿子,3个早夭,只剩李经方(非李鸿章亲生)、李经述、李经迈。梁启超估计李鸿章“大约数百万金之家产”,而容闳《西学东渐记》里说李鸿章“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虽然说法不一,但李鸿章确实很有钱,保守估计约合人民币10亿元左右。

所以,民间才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但李鸿章万万想不到,他死后家族里这么快就出了败家子,几乎丢尽他的脸面。这个败家子,就是李鸿章的中英混血孙儿李国烋,李国烋出生于1910年,父亲是李鸿章长子李经方,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李国焘(中法混血儿)。

哥哥精明能干,但李国烋却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他十几岁就染上鸦片瘾,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父亲觉得他不成器,很担心,在芜湖给他准备了1万多亩租田山场,又给了他许多房产货仓,派专人打理;在上海,李国烋拥有定盘路的一栋三层别墅,此外他还可以每月从银行支取500元花费,这在当时数额不小。

可以说,李国烋沾着爷爷父亲的光,继承的祖产完全够他吃喝一辈子不愁。但李国烋却败家败出了一种境界,他在芜湖生活时身边总跟着一群狐朋狗友,这些人捧得他飘飘然,让他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多,不仅吸鸦片,还整天泡在风月场所里,见到漂亮女人就一掷千金。

结果,李国烋年纪轻轻就染了病。但就算病情越发严重,出门都要让人抬,他也照样往赌坊妓馆跑,甚至还娶了一个花魁回家当姨太太。为了让姨太太过得舒心,李国烋又雇了大堆厨师、保姆、跟班,养了一群狗,出门时恶犬开道,好不威风。

李国烋在赌坊流连,不满足于赌现金,直接赌房产田地。他还想弄个军官职衔,为此不惜卖掉了李府大花园,还是哥哥听说之后急忙赎回来。没几年李国烋就把财产败得精光,他想了个歪点子,跑去纠缠哥哥,要哥哥给钱花,理由是父亲分家产不公平。

哥哥经不住他闹,又给了他芜湖的两套房产。谁知李国烋大手大脚,很快又把房产卖了,母亲看他这样,就叫他去做翻译官自己赚钱,但李国烋的大少爷脾气不允许他当个老老实实的上班族,没两天就辞职了,母亲彻底放弃拯救儿子回了英国,李国烋的狐朋狗友、跟班姨太太也都走了,只留他一个人流浪街头。

李国烋只能厚着脸皮吃百家饭,挨到1953年,他终于想起可以去投奔“难兄难弟”左宗棠的孙子左巨生。左巨生也穷得揭不开锅,但还有一间屋子,两人就缩在角落里喝稀粥,李国烋吃不了苦,大冬天跑去湖边自杀,被人救了起来后感染风寒,才43岁就一命呜呼了。

要不是李国烋的哥哥听说消息,用草席一裹将他草草安葬,李国烋只怕就要曝尸荒野。李国烋虽然是李鸿章孙子,继承了巨额遗产,却一生悲剧,足以证明:人没用,钱再多也是没用的。如果李鸿章不聚集那么多钱财,而是注重家风教育,让子孙自己奋斗出头,也许他们反而会过得好一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千... 李斯自从与赵高合谋,将秦始皇之死秘不发丧,矫诏令公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杀,就一步步落入赵高的陷阱,最...
原创 《... 题记:近来追剧,不小心就看到了《那年花开月正圆》。发现剧中多数地方跟清朝实际情况非常相似,包括很多细...
原创 曾... 晚清四大名臣,每一位都堪称传奇。但曾、李、左、张四人中,论功勋和影响,还是首推曾国藩。曾国藩字伯涵,...
原创 国... 十四年抗战谱写出无数英雄史诗,战士们的鲜血冲刷了过去百年的屈辱历史,也为祖国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官婉儿之死:才貌双绝却无政治...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暴卒,外界传言是韦后和安乐公主下的毒手,企图学武则天临朝摄政,眼...
原创 皖... 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曾发动一场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谁也没想到,哪怕有外敌侵略的情况下,他还敢冒天...
原创 此... 如果此人不死,三国早就统一了,哪里还有曹操刘备的事儿!你知道这个能一统三国的人是谁吗? 能一统天下...
原创 江...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长河中,无数英勇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的无私奉献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在这群璀璨的星...
原创 按... 包拯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包拯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国力最鼎盛的仁宗时期,他一生宦海几十年,当过的...
促技艺传承 助文化传播(暖闻热... 常 晋 【人物】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 【故事】王文旺出生于河北武邑县一个农村木工世家。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