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隆丧厚葬万人哭丧的古代,诸葛亮死后为何凄惨到只有四个人抬棺
创始人
2025-06-21 18:02:12
0

古人重视丧葬,特别讲究厚葬,几千年习俗不变。尤其王侯将相之家,在厚葬这方面是既有古人,又有来着。比如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别人是造坟,他是造城,他的坟墓就是另外一个咸阳城;在他之后也是一样,据说曹操挖了梁孝王的墓,光里面搜罗出来的宝贝就够养活曹操全军三年的,这些王侯们真是把自己埋葬在金银之中。

在古代,丧葬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宗教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意识构成的一部分。丧葬的规则、礼仪,规模大小都代表着这个人的阶级身份。比如《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后,作为一个女子,死后的丧葬规格也是相当浩大。我们看古代剧,也会看到一些皇帝、或者皇后、王爷等等,他们死后,光是下葬之前哭丧的人都成群结队,上万人之多。

为何?因为她老公的祖上是王侯,有着宁荣两府的大背景,就连北靖王爷也去捧个场,这也是代表的对死者的最重和重视,也是对活着的亲属的一种家庭背景的标榜。

三国中,曹操对不止一个被他杀死,或者间接杀死、自杀的人,就行厚葬。这些里面有支持他的,也有反对他的。比如陈宫反对他,但是他死后,曹操仍然厚葬。人死都死了,厚葬、薄葬有什么区别?

的确有,这代表着曹操对这个人的才能或者品格的认可和尊敬。古话说“武战死,文谏死”,这是一种报复,人固有一死,所以死后的葬礼规模往往昭示着这个人生前的成功指数。

那既然如此,作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范代表,蜀汉丞相诸葛亮,死后为何没有其他帝王将相的丧葬规模呢?

相传诸葛亮死前告诉刘禅,在自己死后,派四个人,抬着他的棺材,一直往南走,绳子断了才下葬;而且棺材里只放自己平时最爱穿的衣服即可,不要其他陪葬品。墓穴大小只够放下他的棺材大小即可。

这种规模,和古代普通百姓的丧葬水平无二,基本普通百姓家死了人,还放点陪葬品什么的,而诸葛亮却如此之简单,这是为何?

第一、当时盗墓现象猖獗,诸葛亮之所以不要任何陪葬品,也是不给盗墓者留念头。

第二、诸葛亮生前就比较节俭、朴素,骨子里就是比较纯朴的人,把金银等身外之物看空了。

第三、诸葛亮之所以让四个人抬着他的棺材往南走,绳子断了才下葬,这是不给后人知道他的棺材埋在何处。所以至今将近2000年,也不知道他真正的棺材埋在了那里。定军山下的也只是他的衣着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随着美俄领导人在阿拉斯加的会晤临近,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此,然而,克里姆林宫内部却波澜暗涌。掌握权...
原创 河... 在中原大地的悠悠岁月中,河南茶馆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芳香。它是喧嚣尘世中的一方净土,是河南人心灵栖息的...
原创 志... 谨以此文来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来缅怀那些为祖国献身的烈士们! 1956年12月1日,一部由毛泽东主...
原创 朱... 1950年,向来和气的周总理和朱德吵了起来。 “朱老总,这个人我非要不可,他一定要调到外交部!” “...
史景迁《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03 春季疾病。重在预防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史景迁 著 章可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24年8月...
宋仁宗多得人心?誉为“千古第一...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名头最大的,除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外,论名声好、名头大、名望高的,则非宋仁宗赵祯...
原创 秦...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丧葬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长明灯的存在则是这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绿色红利”富了百姓!“两山”... 央视网消息:新安江源起安徽,在浙江入海,水质优劣关系到整个流域的安全和发展。地处新安江安徽段“最后一...
原创 才... 关于钟会的身世,纯粹的官二代。钟会的老爸钟繇在曹魏的政治地位是极高的,曹丕继位后,钟繇任职太尉,和华...
原创 “... 李牧之在雁门,法主于守,守乃所以为战;祖逖之在河南,法主于战,战乃所以为和;羊祜之在襄阳,法主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