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三年为何掀起一代翻案狂潮?
创始人
2024-11-06 05:36:23
0

原标题:乾隆四十三年为何掀起一代翻案狂潮?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为多位之前受到严重处罚的宗室成员进行翻案。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掀起了一场翻案狂潮。

被翻案的宗室成员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在为满清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功勋卓著,但是却被残酷对待的宗室成员进行了翻案。

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在当时争议最大的就是为多尔衮进行平反,同时,乾隆也对多铎、豪格等人进行了翻案,恢复名誉、恢复身份、恢复封号,安排其后人继承爵位。

而乾隆也借着为多尔衮等人翻案的时机,将爵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制度正式明确颁行,恢复了诸王最初封号,因而也是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初八大宗室王爵世袭罔替的制度,终于明确,“八大铁帽子王”的俗称也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才最终形成了。

第二类,就是为在乾隆的父亲雍正朝时期受到雍正残酷迫害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进行平反。

乾隆以八阿哥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允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九阿哥胤禟(允禟)也被恢复了原名和宗籍。此时距离他们被雍正削宗夺爵、圈禁致死已经过去了整整53年。

乾隆为这些人进行翻案,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

乾隆评价前朝功过是非,实际上就是为了粉刷当朝的盛世祥和。

雍正去世,乾隆登基,乾隆接手的大清王朝,经历了雍正十三年的治理,不仅国库充盈,同时官场清廉、国泰民安,俨然一副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而乾隆在登基前中期,也是励精图,开疆拓土,使得大清朝的国力发展到了最高峰,版图也拓展到了清朝的顶峰。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业与功劳,所以让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有了足够的果敢和魄力,而乾隆自己也认为自己要不去平反,后世的人就更不敢再做了,所以乾隆打破祖制与传统,这是乾隆对于自己的绝对自信,也是他自己希望将此作为自己功德流传后世的体现,同时,这也是对于当朝盛世的歌颂。

平反、翻案是乾隆实行的怀柔政策,也是乾隆加强政治统治的手段。

距离多尔衮等人被削宗夺爵已经过去了整整一百五十年,就是自己的几位叔叔也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期间的恩怨情与家国矛盾都已经被时间冲淡,剩下的只有皇室的血脉与宗室的关系。乾隆为这些人平反,实际上是对宗室成员的怀柔政策,既是为了缓解与宗室之间的关系,让宗室更加支持自己,巩固统治的内部根基。

同时这也是做给天下来看的,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已经化解,几代人的恩怨都已经解决,现在的朝廷的团结一致的,从而进一步提升皇权的威严与自己的地位,保证皇位的稳固。

乾隆一直是以康熙为自己的榜样,也希望树立仁政的形象。

众所周知,乾隆对于自己的爷爷康熙是极度的崇拜,所以乾隆在位60年后执意退位,就是因为他不愿在位时间超过康熙的61年。因而对于康熙的“仁”的思想对于乾隆也是影响非常深刻的。所以对于他父亲雍正的一些铁腕手段和做法,乾隆并不完全认同,因而乾隆一朝并不是完全按照雍正时期推行的政策去执行的。所以为多尔衮等人翻案,不仅能够体现乾隆的仁政与胸怀,可以为自己落下一个好的名声。

而就在之后几年,乾隆还为袁崇焕平反昭雪。

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乾隆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乾隆为袁崇焕评委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拉拢汉族阶层,稳定民心,维护统治的基础,同时大清朝已经入主中原一百五十多年,需要的是社会各个阶层对于大清的忠诚,因而将袁崇焕树立为忠君爱国的典范,宣传袁崇焕的精神气节,同时也是为了宣扬自己开阔胸襟。

相反,对于洪承畴、孔有德、祖大寿等为大清入关、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将,却编入了《贰臣传》,赞许的是他们的功德,但是为了乾隆宣扬忠君思想的需要,他们也只能成为政治统治的牺牲品,搭上了自己死后的名誉。而对于乾隆而言,这些都是统治的需要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蒙... 导读:蒙古臣服满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蒙古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结盟开始到乾隆彻底平定西北准噶尔部结束长...
原创 刘... 刘邦是很宠爱戚夫人,但他更爱权力! 汉朝那时候,汉族女人的地位不是历史最低。一些有家世或者有本事的女...
原创 他... 在少年时代,周恩来总理曾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在我国近代,有许多有志之士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接...
原创 诗...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首诗,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我最喜欢李白《将进...
原创 陕...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一个朝代,同时也是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因此才有了唐朝“脏唐”的称呼。 说起唐朝...
原创 明... 崇祯临死前,他掌控80万大军却不肯救驾,世人还说他是忠臣?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关外清...
原创 欧... 前言: 在我看来,历史相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是最应该被铭记且引以为鉴的。南斯拉夫联盟曾经惨遭欧洲...
原创 鸿... 鸿门宴中,刘邦能够成功逃脱,这几个人功不可没。如果要是论功行赏的话,给他们排下序。 首先功劳最大的当...
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 美女入... 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香…因赋二章 刘禹锡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艳倾吴国尽,...
原创 1... 1970年12月,正在安徽工作的李德生匆匆忙忙赶回了中央。 就在不久前,李德生接到了来自中央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