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登基后,众人才得知为何康熙在临终前选择了四阿哥而非八阿哥作为继承人。康熙一生生育众多皇子,而排在序号前的皇子多达24位,尚有11位夭折,可见其生子之多。然而,这样的繁衍也伴随着一个难题——继承人的问题。
在康熙早年,他最宠爱的儿子是胤礽。由于胤礽的母亲是仁孝皇后,二人关系深厚,仁孝皇后备受圣宠,而胤礽作为康熙的嫡长子,被视为太子的不二人选。然而,胤礽在康熙四十九年竟有逼迫康熙退位的想法,迫使康熙废黜他的太子之位。这一决定使康熙不得不重新选择太子,而八阿哥便成了备受考量的对象。
康熙的八阿哥备受百姓和大臣喜爱,甚至被赞誉为“八贤王”,在朝廷和民间都备受尊崇。然而,康熙却并不喜欢他,认为他的母亲身世卑微,不符合清廷的血统标准。此外,康熙还对八阿哥在太子废黜后跃跃欲试,与其他皇子争夺太子之位的行为感到反感。
康熙希望继承皇位的人能够继续其在晚年时期推行的宽松政策,但又害怕被后人称为“暴君”。八阿哥的温和和康熙晚年时期作风相似,康熙担心他无法改变当时官场腐败的局面,因此放弃了对他的选择。
与八阿哥相比,康熙对四阿哥的看重则源于其独立、果断的性格。四阿哥虽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但他展现出独立自主和强硬的一面。康熙认为,这样的性格才能惩治贪污,挽救国库空虚,使清朝回到昔日的辉煌。康熙认为八阿哥与其晚年的作风相似,而四阿哥更符合他对朝政的期望。
康熙的选择在雍正登基后得到了卓著的证实。雍正上台后,对腐败官员实行了严厉的打击,建立了严明的政令。他对贪赃枉法的官员实施了惩罚,将违法行为严格查处,推动了清朝的政治纪律。雍正勤政苦干,致力于国家事务,将国库从仅有800万两上升至6000万两,为后来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康熙的智慧和对继承人的深思熟虑,为清朝在雍正和后来的时期创造了繁荣的局面。他的选择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伟大君主的智慧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