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报恩——一段歪打正着的传奇故事!
创始人
2024-11-05 22:42:32
0

原标题:慈禧报恩——一段歪打正着的传奇故事!

“太太死了压满街,老爷死了没人抬”,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官居正四品的安徽皖南道员惠征突然得急病去世。

只有两个女儿的惠征,丧事只能靠太太四处花钱张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让娘仨个确实体会了一把。

我太难了!

咸丰元年(1851年)冬天,刚刚登上皇位才21岁的咸丰皇帝,便向全国下达选秀女的诏命:

凡四品以上满蒙文武官员家中15-18岁之间的女孩子,全部入京候选。

安徽皖南道员惠征,正四品衔,女儿那拉氏17岁,各方面都在条件之内,家里只得打点行装送他进京。

可就在这时,惠征得急病死了。

那拉氏上无兄长,下无弟弟,仅仅有一个13岁的妹妹,寡妇孤女哭得死去活来。

而更让人心痛的是世态的炎凉,当时官场风气是:太太死了,吊丧的压满街;老爷死了,无人理睬。

惠征为官还算清廉,家中并无多少积蓄,徽州又没有亲戚好友,一切全靠太太出面,四处花钱张罗。

待把灵柩搬到回京的船上时,已经是空空的行囊了。

回京路途遥远,看来要风餐露宿了。

这天傍晚,雇的灵船停在了江苏清江浦。

时节正值暮冬,寒风怒号,江面冷清至极。

舟中母女望着萧瑟寒冷的情景,看着眼下家道不幸,想着未卜的前程,不由得悲从心起,一齐抚棺痛哭。

凄惨的哭声在江面上散开,远远近近的人们听了无不凄楚悯怜。

母女正在伤心之际,突然一个穿戴齐整,管家模样的男子站在岸上,对着灵舟高声喊道:“这是运灵柩去京师的船吗?”

“是的。”船老大赶忙答话。

那人踏过跳板,对着身穿重孝的惠征太太鞠了一躬,说道:

“我家老爷是你家过世老爷的故人,今夜有要客在府上,不能亲来吊唁特打发我送来赙银三百两,以表故人之情,并请太太节哀。”

娘仨个从徽州到清江浦,沿途数百里无人过问,不料在此遇到这样一个古道热肠的“故人”,惠征太太感激得不知道如何答谢才是,忙拖过两个女儿,说:“跪下,给这位大爷磕头!”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人最困难的时候,一句温暖的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馒头,一碗热粥胜过金山银山。

此刻,娘仨心中万马奔腾,刚刚还抱怨人世间的世态炎凉,转眼感动得稀里哗啦。

那拉氏姊妹正要下跪,那人赶紧先弯下腰,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这就回去复命,请太太给我一张收据。”

惠征太太这时才想起,还不知道丈夫生前这个仗义之友是个什么人,遂问道:“请问贵府老爷尊姓大名,官居何职?”

那人答道:“我家老爷姓吴棠字仲宣,现官居两淮盐运使司山阳分司运判。”

惠征太太心里纳闷:没听丈夫说过有这么个知己的朋友啊。

管他呢?说不定是很久以前的故友。

她一边道谢,一边提笔写下字据:

“谨收吴老爷赙银三百两。大恩大德,容日后报答,惠征遗孀叩谢。”

管家收下字据回府复命。

吴棠一见字据,大怒道:“混账东西,这赙银是送到殷老爷家里的,怎么冒出一个惠征来了!这惠征是谁?”

敢情这管家送错了!

可就是这阴差阳错反而歪打正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可当时吴棠不这么想,三百两银子呢!心疼!

管家见办错了差吓慌了:“老爷不是说送到运灵柩去京师的那只船吗?我听到哭声,又问是不是到京师去,说是的,我就送去了,她们也收了。”

吴棠冷笑道:“好个糊涂的东西,天下哪里有不爱银子的人!你送她三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她能不收吗?你问过她的姓没有?”

管家辩解道:“小人想,世上哪有这么凑巧的事,都死了人,都运到京师,又都在这个时候停在清江浦。所以小人想,这必定是殷家无疑。”

吴棠火了,拍着桌子嚷着:“你这个没有用的家伙,还敢狡辩?赶快到江边把银子追回来,再送到殷家的船上去!”

“去就是了!”管家答应着,心里极不情愿。

“慢着!”就在管家抬腿准备走时,侧门走出来了师爷,向听差招招手,然后对吴棠说:“老爷,我刚从江边回来,知道一些情况。”

“你说吧。”

“收银子的这一家是满人,主人原是安徽的一个道员。

这次进京,一是运灵柩回京安葬,一是送女儿进宫选秀女。

老爷,”师爷凑到吴棠耳边小声说道,“这进宫的秀女,前途未知?倘若能被皇上看中,那就不可限量。到时只怕老爷巴结都来不及了!

三百两银子,对老爷来说算不上一回事,但对这寡妇孤女来说,则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既然银子送了,不如干脆做个更大的人情,将错就错,以惠征故友的身份亲自到船上祭奠一下,为今后留个后路。”

师爷的这一番建议让吴棠如梦方醒,要是刚才管家把银子要回来,哼哼!你吴棠以后可就惨了!

这就是选择,我们在人生中有很多次这样的选择,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方向错了人生就错了。

吴棠想想也有道理。三百两银子,对一个盐运判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干脆好人做到底。

于是,吴棠带着师爷连夜来到江边,登上灵舟,好言劝慰惠征太太,又鼓励那拉氏姐妹好自为之。

临走,留下了自己的名刺(名片)。惠征太太娘仨个千恩万谢。

精神的鼓励远比三百两银子还要重要,这让娘仨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也让那拉氏深深记住了这个吴棠。

那拉氏把吴棠的名刺珍藏在妆奁里。

父亲去世后的凄冷,让她心中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她深刻地意识到权势的重要。

对着冷冷的运河水,她咬紧牙关,暗暗发誓:这次进京一定要争取选上,一定要富贵,倘若今后发迹了,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位吴老爷。

没错!这位那拉氏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吴棠就是凭借这误打误撞送的三百两银子,有了开挂的人生。

吴棠任清河县令时,凭着“平捻”之功授徐海道员(正四品)。

咸丰十一年(1861年)擢升江宁布政使(从二品),并代理漕运总署。

咸丰死后,在同治二年(1863年)实授漕运总督(正二品)

同治三年(1864年)署江苏巡抚,次年署理两广总督。

同治五年调任闽浙总督,并加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衔。

当时人们纳闷,这吴棠一无背景靠山,二无治世之能,为何连连升迁?

嘿嘿!人家有自己的“法宝”,人家的背景可是慈禧,不过三百两银子的事极少有人知道。

特别是在闽浙总督任上,极力反对当时的大红人、自己的前任左宗棠兴办的“福州船政局”,并借故参劾船政局的周开锡、叶文澜、李庆霖等人。

让左宗棠和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批驳。

这两个人可是当时清朝的肱骨之臣,敢抚逆鳞,吴棠够狠。

同治六年(1867年),为了避免激化矛盾,慈禧调吴棠调任四川总督。

同治八年(1869年),云贵总督刘岳昭弹劾吴棠赴四川任时,曾经让其仆从向属员索取馈赠,御史也弹劾他的属员、道员钟峻等“招摇包揽”。

朝廷命令时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前去查察。

让一个地方大员去查另一个地方大员,闹玩呢!

而老油条李鸿章打听到了吴棠与慈禧的这段故事,哈哈!就打了哈哈,称吴棠是被诬告的,遂免其追究。

当然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慈禧用手中掌握的政治资源为自己的恩人吴棠谋福利,这是令人不齿的,这也充分显示了清朝末期的腐败。

抛开这层政治关系,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慈禧报恩符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值得称扬的。

受人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吴棠得到了涌泉。

因此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多积点善事,保持善心,说不定就会得到老天眷顾;而有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好,你一定不会好;更有甚者,像是发生在唐山的打人事件,不但不行善,反而积恶,结果悲剧了!

现世报竟然来得这么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整个世界其实还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也就是大国吞并小国,灭亡小国。而对于小...
原创 美... 在苏联末期,随着苏联解体的趋势日益明显,叶利钦逐渐进入美国的视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始终对"新生"的...
原创 外...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我们能有今天的璀璨的文明社会,是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在过...
原创 世... 【历史】从世界国家来看,很多国家是纯粹的移民国家,最典型的美国,靠移民建立起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此外...
原创 富...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30年河东,30年河西”,比喻没有永远的繁华,也没有永远的穷困,很多国家...
原创 苏... 【历史】《周易》中有句话,叫做“能屈能伸”,意思是能弯曲,也能挺直,表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才能获得长...
原创 此...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一个节日,是家人期待团圆的日子,表达对新一年的热切期盼和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还影...
原创 7...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通过轰炸珍珠港让美国被动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日本为此付出的代价可不算小,不仅...
回顾欧洲女孩长得像中国人,跑到... 1 人们都说“养育之恩大过天”,而生育之恩同样让人没齿难忘。 谁都想在生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庇护下健康平...
原创 亚... 对于全世界来说,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文明的国家,正如有西方学者说的,中国穿着丝绸,坐在高雅的阁楼里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