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元末第一猛将,常遇春自叹不如,拒绝朱元璋招揽,活到100岁
创始人
2024-11-05 22:11:28
0

原标题:他是元末第一猛将,常遇春自叹不如,拒绝朱元璋招揽,活到100岁

自古以来,中国名将辈出,战国时期有老将廉颇,杀神白起;到了秦末汉初之际,既有战神项羽,也有军神韩信;东汉末年,关羽、赵子龙、张飞、吕蒙等等名将,多如繁星。到了元末明初之际,中国大地上又涌现出一批名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私盐贩子张士诚,渔民陈友谅,他们带着麾下的猛将开疆扩土,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里大放异彩。

常遇春和徐达是朱元璋麾下的王牌将领,徐达擅长统率,而常遇春擅长前锋,同时敢打敢冲的常遇春也被称为明朝第一猛将,但在元末群雄并起的年代里,常遇春并非第一猛将,元末真正的无敌猛人在陈友谅麾下,此人叫张定边,是陈友谅的结拜兄弟,为人急公好义,身材魁梧,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还擅长一点岐黄之术。

张定边能文能武,而且对陈友谅忠心耿耿,是陈汉政权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将。陈友谅和朱元璋第一次大战的时候,朱元璋玩了一出碟中谍,他让康茂才给陈友谅写了一份假意投降,并愿意在暗中接应陈友谅大军的书信。当时张定边力阻陈友谅,结果专横的陈友谅不听劝,导致江东桥之惨败。1363年7月,率兵20万的朱元璋向洪都进发,要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

当时张定边建议陈友谅占据武汉,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但是陈友谅不听,反而大费周章的建造大船,非要弄死朱元璋才甘心。打就打把,张定边又建议一支兵直捣南京,另一支兵围南昌,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顾。但是陈友谅偏不听,反而带兵深入南昌,结果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硬是带着一支孤军坚守了85天,朱元璋乘机集结大军,截断了陈友谅的后路,要逼陈友谅在鄱阳湖一决生死。

为了达成鄱阳湖决战的战略目标,朱元璋部署了许久,双方摆开阵型之后,朱元璋才发现,陈友谅的水军是真的猛,尤其是这个张定边,简直就不是正常人。张定边在潘阳湖决战的时候,到底有多猛呢?此人带了几个兵士上了小船,指明方向后,张定边的小船就朝着朱元璋的坐船进发,一路上无人能挡,连杀三个明军将军。

朱元璋站在船上就看着张定边站在船头朝自己冲来,箭也射不中张定边,围上去的小船又逮不住这个张定边。眼见身挎长弓,手拿长刀的张定边站在船头,离朱元璋越来越近,明军一片混乱,为了保护朱元璋,大船小船都开始乱了起来,张定边的一只小船就让整个明军阵型大乱,实在可怕。朱元璋好不容易摆下的阵势,一个张定边就破了局。

当时明军人心惶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常遇春第一个反应过来,让人拿箭来,搭弓射箭,一箭射中了张定边,身负重伤后,张定边才无奈后撤。就算如此,明军也没有人射死这个猛人,让他活着离开了。张定边退走后,朱元璋的大军才喘了一口气,整军重来。在大战中,倒霉蛋陈友谅中了流矢而亡,群龙无首,陈汉大军大乱,败局已定。

当朱元璋得知陈友谅已死,第一件事竟然是想到了招揽张定边,但这个张定边真是一个忠义之士,不仅拒绝了朱元璋的招揽,还在身披百矢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趁着夜色驾着一条小船,带着陈友谅的尸体和幼主陈理逃走了。

后来复国无望的张定边,解散了自己的部队,解甲归田,并改名换姓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擅长岐黄之术的张定边,养生有方,从战场上退下来后,元气恢复的很快,比朱元璋大了10岁的张定边,却比朱元璋多活了20年,整整活到了100岁。

参考资料:《明史》、《中国通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整个世界其实还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也就是大国吞并小国,灭亡小国。而对于小...
原创 美... 在苏联末期,随着苏联解体的趋势日益明显,叶利钦逐渐进入美国的视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始终对"新生"的...
原创 外...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我们能有今天的璀璨的文明社会,是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在过...
原创 世... 【历史】从世界国家来看,很多国家是纯粹的移民国家,最典型的美国,靠移民建立起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此外...
原创 富...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30年河东,30年河西”,比喻没有永远的繁华,也没有永远的穷困,很多国家...
原创 苏... 【历史】《周易》中有句话,叫做“能屈能伸”,意思是能弯曲,也能挺直,表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才能获得长...
原创 此...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一个节日,是家人期待团圆的日子,表达对新一年的热切期盼和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还影...
原创 7...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通过轰炸珍珠港让美国被动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日本为此付出的代价可不算小,不仅...
回顾欧洲女孩长得像中国人,跑到... 1 人们都说“养育之恩大过天”,而生育之恩同样让人没齿难忘。 谁都想在生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庇护下健康平...
原创 亚... 对于全世界来说,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文明的国家,正如有西方学者说的,中国穿着丝绸,坐在高雅的阁楼里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