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很有趣的一首词,喜欢的人觉得太惊艳,不喜欢的人觉得太土
创始人
2024-11-05 20:39:20
0

原标题:辛弃疾很有趣的一首词,喜欢的人觉得太惊艳,不喜欢的人觉得太土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辛弃疾被认为是宋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独特的存在。与其他文人不同的是,他并非靠着诗歌进入仕途,而是心系沙场,对他而言,写词只是一种消遣。这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率真和不羁的个性,与众不同。

《西江月》是辛弃疾的一首经典之作,以稻花和蛙声为题材,写出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脱俗景致。在《贺新郎》中,他更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表达了自己的疏狂和不羁;而在《菩萨蛮》中,则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展示了他的豪气。

然而,在这篇要分享的词作中,辛弃疾展现了自己有趣的一面,这就是《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看似平淡普通,但却引人深思。尽管在两宋时期,这首词并没有引起名家的过多评价,但却一直被后人捧为经典。

辛弃疾在22岁时曾率领50余人深入几十万敌军之中,成功擒回叛兵,一战成名。然而,进入仕途后不久,他却被长期罢官。《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正是写于他在湖边的闲居时期。村居的生活或许无法完全抚平内心的惆怅,但却给了他一丝慰藉。在这段时光里,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村居生活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茅檐低小,溪水潺潺,碧草青青。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和老媪,在小屋中饮酒谈笑。这一描写如同一场电影的长镜头,一气呵成,将画面勾勒得清晰而真切。这些简洁而生动的笔墨,展现了辛弃疾高超的描写技巧。

下片中,辛弃疾将镜头转向老翁和老媪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在田间锄豆,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小儿子则在溪边卧着剥莲蓬。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场景,如“锄豆”、“鸡笼”等词语,或许让一些人感觉有些土气。然而,这正是辛弃疾对真实生活的最直接体验。在这片描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小儿子的刻画,他被形容为“最喜小儿亡赖”,这个“亡赖”并非贬义,而是充满了宠爱的味道。小儿子“溪头卧剥莲蓬”,这一描写更是将这个顽皮的儿童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辛弃疾通过这首词,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将一个村居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却通过寥寥几笔,将生活细节勾勒得栩栩如生。他的文字简洁而直白,却又饱含深意。

总体来说,辛弃疾在这首《清平乐·村居》中展现了不同寻常的一面。他用纯真而率直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真实、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平实而真挚的情感,使得这首词在文学史上独具一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晋城市沁水县八里坪新石器时代遗... 2月28日至3月2日,2024年度山西考古项目汇报会暨第五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在太原举行,“2024...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五大暴力时刻 图片说明:1572年圣巴托洛缪大屠杀的街头血腥场景。弗朗索瓦·杜布瓦绘制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图片...
原创 苏... 在二战时期,苏联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就算到如今很多人都说如果没有二战,苏联应该会成为这个世界的霸主,...
原创 曹... 一、长坂坡的“神话”与历史的裂隙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的硝烟裹挟着刘备军的溃败席卷而...
同样是知县为何明代的敢对抗巡抚...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里头,浙江的巡抚大人郑必昌,他把新来的淳安县令海瑞给叫过去了,说要让海瑞推行一个...
将书画笔墨与陶瓷文化融合,这个... 日前,“瓷画同行·三易叩源——汤建华个人书画展”在上海朵云轩开幕。此次创作以江西瓷都的乡愁记忆为魂、...
原创 刘... 公元263年,做了40年皇帝的刘禅在谯周的建议下,做出了一个灭绝蜀汉政权的决定。在姜维仍在剑阁坚守的...
原创 为... 《西游记》写于1500-1582(明嘉靖年间),历经32年,全书不仅大气磅礴而且其内容还生动活泼,作...
美媒曝华纳正筹备科比传记电影 8月24日是“科比日”。据美媒“截止日”网站22日报道,华纳兄弟公司正在筹备一部暂定名为《第八顺位》...
中华文化5000年:老祖宗留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5000年的沧桑变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民族性格。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