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宏文
1898年政变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剥夺了所有权力,实际上沦为宫中的政治犯。
至此,慈禧从幕后听政变转变为直接执政朝廷。每天早上,当慈禧收到大臣们的三拜九叩时,都感到无比荣幸。
尤其是慈禧上朝的时候,当成群结队的女官、太监、宫女跟着她走进太和殿时,一种她一统天下的独特自豪感油然而生,仿佛“一览众山小”。
皇宫内外,陈列着各省赠送给慈禧太后的金银财宝、珊瑚玉器、字画作品、丝绸服饰等琳琅满目。连慈禧太后都记不清里面装的是什么,她的价值就更不清楚了。
有一天,慈禧太后与太监李莲英聊天时,李莲英向慈禧太后提出了一个旅游建议,完全迎合了慈禧太后此时的想法。慈禧太后问李莲英该去哪里?李莲英提议去奉天(沉阳),因为奉天有东陵和古宫(当时沉阳的故宫被称为古宫)。紫禁城内陈列着许多晚清皇帝以及咸丰、同治皇帝的文物。奉天古宫里有很多宝物,但在北京这里是买不到的。
清东陵
李莲英一提到奉天古宫里的宝藏,慈禧太后眼睛顿时一亮,顿时来了精神,当场决定立即前往奉天。
朝中大臣一听说慈禧太后要去奉天,纷纷上奏奏疏到宫中。他们的总体想法是:太后权力如此之大,不宜再去北方参观古宫,无论路途遥远。拍下这张照片,安慰所有人的希望,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就连法庭上的一切事情,都取决于圣意的判断,不能一日之功就废了。
慈禧太后将这些奏章驳回,并将其撕成碎片。再说了,这是慈禧太后的习惯。每当看到有与自己意见相悖的奏章,慈禧太后总是会这样撕毁。如果有大臣在场上奏奏折,慈禧太后就会把撕破的奏折扔到他脸上。
于是,朝中大臣们都不敢再出声了,慈禧太后去奉天的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一时间,宫中的所有人,上至李莲英,下至最低等的宫女,上至当权大臣,下至铁道上最小的仆人,都在准备出宫上天的物品。
从北京到奉天的旅途中,慈禧太后无法乘坐鸾羽。当时,清政府向外国铁路公司购买了一辆“皇家列车”。然而慈禧太后却从未见过。
出发后,从北京故宫到永定门火车站的路上铺满了金色的黄沙。慈禧太后所坐的銮御,轿子两侧绘有两条张牙舞爪的金龙。轿子由十六名太监抬着。鸾欲后面,有六张大轿子,全部漆成红色。每轿由八名太监抬着,供等待乘车的女官使用。
慈禧太后出发前,铁路工人提前忙碌了好几天。运载随行官员、太监、宫女及各种物品,足足有十六辆大车。
与此同时,十六辆汽车被完全重新涂上了代表王室的颜色。
慈禧太后的鸾玉不得不被送往奉天,并准备了另一辆棚车跟随专列。
慈禧太后乘坐的车前有一块像船上跳板一样的木板,上面铺着黄色的天鹅绒毯子。慈禧太后走下鸾御后,手臂由李莲英搀扶着,在两侧几名太监的护送下上了车。
按照慈禧太后的命令,车上的所有人,从司机到清洁工,都穿上宫靴,戴上宫帽,打扮得像太监一样。
在这群铁路人员中,还有一位领头人物,京凤凰铁路局长孟福祥,他穿着非常华丽的官服。但他对铁路管理的了解连小学生都不如。因为孟福祥的导演位置是用巨额体育费从李莲英手中买来的。
慈禧太后上车后,急于了解一些火车常识,于是李莲英派人去召见孟福祥。到了,他当然恭恭敬敬地磕头,等待慈禧太后询问。
慈禧之后的第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这列火车开动?
孟福祥的回答很慢而且语无伦次:是车上的这些工人……开着火车。
慈禧太后提高声音:这我知道。现在我问你,他们如何移动火车?
孟福祥结巴道:回太后那里去,奴……奴……知道车夫的人把它拿走了。
慈禧太后又问:那么,他们是怎么把车停下来的呢?
孟福祥低头答道:回到太后身边,车上跳下六个人,跑到最后一节车厢,抢走了轮盘。只要他们竭尽全力去追,车子就停了下来。
李莲英
这个答案是孟福祥自己想出来的,因为他一直认为一定是闸员用力拉动了火车。
站在一旁的太监李莲英看到孟福祥对慈禧太后的话的回答,嘴唇不动。他生怕太后继续问下去,惹出什么麻烦,连累自己。他大汗淋漓。于是李莲英想出了一个办法,给慈禧太后磕了个头,然后说道:火车就要出发了。孟福祥该给司机下达行驶命令了。请太后允许!听完李莲英的话,慈禧太后向前挥挥手:“下去吧。”对于是否向孟福祥承认这个问题,慈禧太后面无表情。
火车到达奉天后,慈禧太后终于明白了火车前进、后退、刹车的常识。慈禧随即下达命令:让孟福祥回家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