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利害”。明朝皇帝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当然,他的性格的各个方面都不同。其中有善于征战的皇四子朱棣、博学多才的皇十一子朱纯、皇十二子朱白、朱全等。皇帝十七子,文武双全。
当然,还有让朱元璋大失所望的皇次子朱芳和皇十子朱檀。而朱元璋这个皇帝的二十五子,如果被朱元璋知道了,一定会气得棺材盖不住的,就是今天的主角之一。
朱熹出生于洪武二十一年,生母为葛丽妃。葛丽妃为朱元璋生了两个儿子,朱元和朱南,也是朱元璋的两个小儿子。然而朱南幼年夭折,还没有来得及称王,也没有被追封。朱熹三岁时,被封为夷王,封地在河南洛阳。
朱熹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主角之一,是因为明朝有八位“夷王”,其中一位被追谥。生前在位的七位夷王中,有三位极其荒唐。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他们三个人的故事。那么这些夷王到底是何等的可笑,让百姓遭受如此的苦难呢?而明朝皇帝知道后又有何反应呢?
第一朱一王?
朱元璋死的时候,朱裕才10岁,母亲陪葬在他身边,想必在他小小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不久,比他大11岁的侄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随后朱允炆实行削藩,先后废周王朱姬、项王朱白、齐王朱肃、代王朱珪、闽王朱俶为庶人。这再次冲击了年轻的朱?
终日提心吊胆的朱熹亲眼目睹了靖难之战,四弟推翻侄子登上皇位。幸运的是,朱棣即位后,朱熹得到了优厚的待遇,留在京城读书,直到永乐六年,19岁时正式接管洛阳。
小时候就留下阴影的朱熹,内心始终找不到发泄的地方。尽管朱棣后来即位,对他有恩,但他也不敢放纵自己。直到真正到了洛阳,朱熹才感受到了自由,于是他决定彻底释放自己,第一个荒诞的“夷王”诞生了。
据《明史》记载:
“国王热爱武术,不乐意呆在皇宫里,总是带着子弹和剑冲到乡下,如果他逃不掉,就会用手打他。那些赤身裸体的男女认为这是一个笑话。”
也就是说,夷朱王?喜武而不喜文,喜动而不喜静。他不喜欢留在易王的宫殿里。他经常拿着弹弓和剑出去,在乡村驰骋。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朱?已经郁闷很久了。骑马出去放松是很正常的事。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是朱什么时候?当地百姓无法忍受这样一个王子治理洛阳,便纷纷向官员诉苦,但官员们不敢得罪朱熹,只好放过。
无人敢管的朱熹更加无法无天,甚至赤身露体,男女混杂取乐。朱棣当然知道朱熹的行为,但是朱棣并没有惩罚朱熹。只是多次告诫他要克制,不要让朱老家难堪。但朱熹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
永乐十二年,荒唐的夷朱先王? 26岁时去世。后来礼部以朱熹屡教不改为由,要求朱棣减爵,葬为庶人。但朱棣没有同意。他只是给朱熹恶谥“李”,把事情搅得一团糟。
朱棣虽然给弟弟起了一个不好的谥号,但是他心里并不恨朱熹,因为他实际上因为朱熹的死而退出朝堂十天。朱熹去世时,他的儿子朱用彝刚满一岁,十年后朱用彝就被封为夷王。朱永定继承了父亲的“荒唐”基因,所以他就是今天的第二主角。
第二代益王朱永定
朱熹死后,洛阳百姓暗自庆幸,因为他们觉得悲惨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可谁想到下一任的夷王依然不让他们安居乐业。不仅如此,朱永义还任由家族中的人骚扰百姓,因此洛阳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朱熹在位时,没有哪个官员愿意得罪他。朱用义执政时,河南府终于出现了一位肯主持正义的太守,名叫李吉。李寄不畏强权,用明朝的法律来约束朱永明的行为。没想到后者丝毫不惧,反而陷害骊姬,导致他蒙冤入狱。
后来朝廷知道这件事后,给李积平反,但没有惩罚朱永翊,只是惩罚了他那些佯装强大的部下。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再关心朱永义的事情了。他在位三十八年,直到天顺六年去世,享年四十九岁,谥号“建”。
《谥法解释》记载:
“持之以恒的德性叫做朴素,不易遵循的德性叫做朴素,不严于道德的德性叫做朴素。”
就是道德专一而不懈怠,平易近人而不诽谤他人。这是一个美丽的谥号。用在朱永义身上,实在是太讽刺了。
值得一提的是,朱用彝攻打夷王的那一年,明成祖朱棣去世,明仁宗朱高炽随即即位。然而,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就去世了。之后,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众所周知,朱瞻基只在位十年,随后明英宗朱祁镇即位。
朱祁镇在位期间,因土木堡事变被瓦剌俘虏一年,皇位又落到了弟弟朱祁钰手中几年。朱用彝死于天顺年间,这是朱祁镇复辟后的年号。也就是说,这个可笑的易王,其实经历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个朝代、五个皇帝。因此,许多宗族肆无忌惮地作恶多端,官民不敢出声。
末代益王朱殿开
明朝时期有七位夷王在位,最后的主角就是最后一位夷王朱殿开。他的出生和去世年份不详。我们只知道嘉靖七年被封为益太子,嘉靖二十三年被封为益亲王。他统治了二十年。那么朱殿恺为何会成为最后一位夷王呢?
与朱熹、朱永义的荒唐相比,朱殿梅更为恶毒。他在位时,如果有朝廷官员经过洛阳而不拜访他,他就会遭到报复。他经常辱骂晋士绅官员。这得罪了更多的人,但这些人除了尊敬他之外,没有什么办法。
嘉靖二十九年,朱殿甫报告宫墙破损,请求修缮,皇帝自然同意了。不料,朱殿开趁机侵入官民住宅,夺取县衙和书院土地,扩建宫殿供自己享用。他还偷妻妾,喜欢的留着,不喜欢的就叫家人用银币赎回来。其他的他不喜欢,就扔进了老虎的圈子里。
朱殿梅的荒唐行为变得越来越麻烦。法院查明后,只责令他拆除违章建筑,归还被盗的妇女,交出教唆他的恶人。也就是说,皇帝并没有要惩罚朱殿凯的意思,而是把一切都归咎于小人的怂恿,而这并不是他的错。
说到这里,我们就得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夷王如此荒唐,皇帝不惩罚他们,最多只是训诫他们?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这些诸侯王都是明朝宗室的人,皇帝自然要保护自己的子民。朱熹是朱棣的亲弟弟或者弟弟。朱棣当然要照顾他。后来的诸侯王虽然与皇帝的距离越来越远,但都是朱元璋的后裔,老朱家的后裔也得互相照应。因此,如果出现问题,就必须由其他人承担责任。
其次,这些诸侯王虽然荒唐可笑,但并没有危及皇权,所以皇帝对他们很放心。相反,他们越荒唐,他们在官民心中的形象就越差,没有人愿意支持他们。这样的诸侯王不可能成功,所以皇帝才会纵容他们。既然朝廷养得起他们,那就让他们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吧。
因此,尽管朱裕和朱永毅一开始就极其荒唐,但明朝皇帝并没有惩罚他们。后来的几位夷王都比较老实。只是朱殿凯来到这里,就毁了自己。我该怎么说呢?
朝廷责令他改弦更张,朱殿开不肯。河南省下令拆除他的违章建筑,朱殿凯还带人与其打斗。一时间,洛阳城内一片哗然,众人齐声喊道:
“夷王叛乱了。”
“造反”二字是皇帝听不到的,所以朱殿开最终惹怒了明世宗。朝廷以通奸罪废他为庶人,发配开封,逐出夷国。朱殿开被废后,懿王府的财产全部用于赈灾。后来,南明隆武帝恢复了朱殿开的名号,并加谥号“哀”。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