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顾炎武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一生从未背叛明朝。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誉为“清朝开国第一文官”的范文程。虽然祖辈世代生活在明朝,但十八岁考上进士的范文程却选择投靠努尔哈赤,尽全力帮助清人征服明朝,实现统治。正是因为这种忠诚可靠,康熙帝在七十岁去世后,亲笔御笔题写了“元府高峰”四个大字。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沉阳。据《清史稿》载,他本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后。其祖先明初从江西贬至沉阳,从此定居于此。范文程的家庭可谓官宦世家。曾祖父嘉靖年间任兵部尚书,祖父任沉阳卫都尉。出身名门望族的范文程,从小就聪明、稳重。十八岁考中县生,也就是俗称的秀才。
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像范文程这样出身不凡、学识渊博的“领导党”简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随后攻打辽阳、西平、广宁等地时,他都带着他一起去。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其子皇太极即位,范文程继续受到重用。三年后,皇太极率领满蒙五万大军南下。深得皇太极信任的范文成率领偏师,一举攻下五座城池。
崇祯六年(1633年),范文程劝孔有德率兵投降,两人联手攻克旅顺、征服朝鲜、平定蒙古。崇德元年(1636年)三月,皇太极将“文学书院”改为内史书院、内秘书院、内弘文书院,所谓“三内书院”,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学院学士。一个月后,皇太极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清”。
皇太极称帝后,索性就听从了范文程的话。每当处理军国大事时,他总是先问:“范长敬知道吗?”他在得到部长们的肯定答复后才同意。甚至在范文程因病休息时,皇太极也直接下令暂时不处理政务,等他康复后再做裁决。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九子福临继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顺治皇帝。
顺治帝即位后,范文程被分任镶黄旗。他受到如此器重,立即上书说:“现在必须严明纪律,不得犯规,宣示进军中原的意图。”不久,李自成攻入北京。范文程立即起草了一份备忘录,表示清军南下的目的是要杀死李自成,为崇祯皇帝报仇。不久,清军成功攻陷北京,范文程主张各地悼念崇祯帝,以安抚官民。
清朝入主中原后,许多政令、文告都是范文程下达的。在地位较高的文官中,他是唯一一个主动声称自己有病而游手好闲,不愿意依赖强大的多尔衮的人。正因如此,冈林、齐崇阁等重臣后来因伪造《太祖实录》而被处决。同样负有一定责任的他,只被降了几个月,就又复职了。顺治九年(1652年),范文程被任命为政务大臣,负责督修《清太宗实录》。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八月,顺治帝封范文程为太子少保、太保。范文程上书称病请假。于是仅仅一个月后,顺治帝就任命他为太傅、太师,并允许他这样做。成为一名官员。顺治帝得知范文成病情日趋严重,亲自配制汤剂犒劳他,并派画师绘制他的肖像挂在宫中祭奠。康熙帝即位后,范文程拖着年老病重的身体去祭奠顺治帝陵墓。结果,他“跪倒在地,悲痛不已”。康熙五年(1666年)病逝,享年七十岁。康熙帝亲自为他写了奏章,并题写“元府高峰”四个大字作为匾额于其祠堂之上。
综上所述,从明朝人的角度来看,范文程无疑是一个汉奸。作为名臣、官宦之子,范文程世代生活富裕,却选择主动投靠努尔哈赤,可谓不忠不孝。但客观地讲,范文程一直主张用较温和的手段征服中原,尽量避免乱杀乱掠。这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