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孔子世家赞》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之一,是为孔子编写的传记,记录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本文是《孔子世家》末尾的赞语部分,是司马迁对孔子的直接评论,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
司马迁对孔子到底有多仰慕呢?从“世家”二字便可知一二。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给君主王侯们留了一块地,这块地就叫做“世家”。孔子是三十世家之一,他是君主还是王侯?答案是都不是,然而司马迁却把孔子列入“世家”,和那些君主王侯平起平坐,还在文章末尾写了一篇赞词,可见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司马迁为何敬仰孔子?诸子百家的学说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儒家学说一直被世人追崇,且延绵数千年呢?我想这跟孔子的三重身份有关。
孔子的第一个身份是思想家。他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仁”,体现的是人道精神,“礼”,则是体现礼制精神,即我们现在说的秩序和制度,是用来维持社会稳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孔子还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他是最早提出换位思考原则的人。可以说孔子的思想就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他的第二个身份是教育家。他创办私塾,使“学在民间”成为可能,他一生培养了3000多名学生,其中出类拔萃的就有70余人。他提出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重视学习中复习的意义等,在今天的教育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个身份,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成了我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往今来,圣主先贤数不胜数,但像孔子一般能够传承影响十余世的,除他之外,再无一人。
孔子及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说孔子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塑造者,司马迁敬仰孔子,一方面是折服于孔子的为人,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华文化的崇尚。
我们常说要树立“文化自信”,何为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充满信心。怎样树立文化自信?那就探访古今,同圣人交谈,与贤者同行。如何交谈?查阅典籍。如何同行?以贤者为榜样。
中华文明悠悠五千载,圣人之言语,贤者之品德,皆是华夏之财富,你我之根基。
注:本文选自《古文观止启示录》 闫效平 著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可私信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