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二十四年,朱元璋第七子朱淑出生,生母是大定妃。洪武三年,朱元璋封儿子为王,朱肃成为齐王。洪武十五年,朱恕正式接管青州,离开开平镇抵御胡人。
朱叔在朱元璋在位期间自然是安然无恙,但是众所周知,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就决定削藩。不幸的是,齐王朱叔首当其冲,被建文帝断绝了诸侯关系。然而大家也都知道,后来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又恢复了被剥夺的诸侯爵位。
然而,即使朱恕重新获得了爵位,但最终的结局也并不好,被明朝皇帝朱棣废为庶人。朱恕先是被建文帝断绝藩属,最后又恢复封号,但后来又被明成祖废为庶人。威风凛凛的明朝齐王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要说朱苏为何落得如此下场,想一想就知道和他有关系。洪武年间,朱朱率部多次出征平叛,立下赫赫战功。朱恕因此以自己的战功为傲,犯下许多违法行为。朱元璋也很了解朱恕的性格,所以有时出征前,他会特意嘱咐朱恕不要与将领争功劳。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决定削藩。第一个被废黜的人是周王朱棣,因为他是朱棣的同母异弟。紧接着,湘王朱白、齐王朱叔、代王朱珪、闽王朱旻也被废为庶人。
建文帝首先对付纣王,是为了攻击燕王朱棣,也给其他诸侯王敲响了警钟。当时,纣王的次子为了夺取爵位,诬陷纣王谋反,于是建文帝就以此为由废纣王。
与此同时,接下来被废黜的几位诸侯国王也被指责为叛逆。当然,他们都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齐王朱肃也不例外,建文帝将他召至应天府,废黜他为庶人,与周王朱洙一起囚禁。
朱恕被废黜入狱后不久,燕王朱棣以“清军侧”为名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帝年轻,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凡事只能向齐泰、黄子成等儒臣请教。但他们只懂得纸上谈兵,导致建文帝接连做出错误的决定。最终,他也失去了王位。
建文四年,朱棣率兵攻入南京。他立即命人保护朱矩和朱恕。朱珠和朱苏被关了几年,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突然,几个士兵冲了进来,他们以为是奉命杀人的。两人吓得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随后,前来的人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并表示他们是奉燕王之命前来保护两位太子的。朱珠和朱苏这才转悲为喜。朱棣即位后,下令恢复他们的封建状态,让他们回归诸侯国。再次成为诸侯王的朱棣并没有从每次事件中获得智慧,而是认为朱棣不会削弱诸侯,所以不会对他做什么。
因此,朱恕回到诸侯领地后,依然我行我素,做出了许多违法行为。起初,朱棣对朱恕表示宽容,并口头劝告,希望他改过自新。没想到朱恕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对朱棣感到厌恶。
朱穆在府中养育刺客,招募奇术术士咒骂朱棣。他替换了自己的侍卫守卫青州城,并且不让侍卫登城夜巡,完全隔绝了外界的通讯。青州的一位官员看到城里有异样,立即向朝廷报告。
朱叔得知有人举报消息后,将举报消息的官员囚禁起来,并打算让他噤声。朱棣接到消息后非常生气,因为当时也有人举报说周王朱姬别有用心。但要知道的是,朱棣与朱棣是同母异父的兄弟,而且他的体重与朱恕不同。
朱恕一开始是和朱儒一起被关进监狱的。后来朱棣进入南京,自然是想营救他和朱儒。朱吉是一位明智的国王。他只想着着书立说,于永乐四年出版了《救荒本草》一书。所以,他根本就没有什么野心。指控他叛国纯属诬告。
而且,朱棣对朱棣的态度非常满意。当他得知自己被诬陷后,立即写信给朱棣道歉。随后,他主动归还了自己的三个保镖,这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保命手段。因此,朱棣没有追求朱姬,周王血统得以继续夺取王位,世代受到尊宠,直至明朝灭亡。
但朱恕不同。首先,他在朱棣心中的分量比较轻。其次,朱恕本人极其狂妄,确实有不法行为。第三,朱棣多次责令朱恕改弦更张,但朱恕置若罔闻。这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找死啊。
永乐四年,朱棣召朱恕入京,大臣弹劾他。朱恕听后大吵大闹,说大臣是奸臣,要杀了他。要知道,皇帝还坐在上面。朱棣根本不给朱棣任何面子。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没有注意到朱棣的脸色已经相当难看了。
因此,朱棣下令将朱恕关押在京城,然后减少了戒备,还在自己的府邸中搜出了许多非法工具。直到现在,朱棣还在犹豫如何对付朱恕。但朱树在关押期间仍不思悔改,经常抱怨。
最后,朱棣将朱肃的儿子们召至北京,废其为庶人,软禁于南京,称“齐庶人”。宣德三年,有一人冒充“齐府齐王”,居心不良,被斩首。同年,朱恕及其三个儿子“全部暴毙”,剩下的小儿子朱仙儿被安置在庐州。
南明隆武二年,隆武帝认为成祖对朱肃的惩罚过于严厉,于是恢复了齐王的爵位,并追赠朱肃为“恭”。那么朱恕是明朝唯一的齐王吗?这不,明光宗朱常洛的三子名叫朱由稷。 7岁去世,追谥齐王,谥号“斯”。
朱肃作为朱元璋的儿子、明朝开国齐王,本来可以像周王朱矩等人一样保住自己的爵位,让后人永享辉煌。但朱叔却想不通,可以说,他最终被囚禁,死了,完全是他自己的过错。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