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之久,为什么他始终没有将赵德昭立为太子?
创始人
2024-11-04 19:42:14
0

原标题: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之久,为什么他始终没有将赵德昭立为太子?

赵匡胤能当上皇帝值得庆贺吗?是和不是。

陈桥叛乱,赵氏被困开封城。赵匡胤让心腹潘梅带着哨马提前冲进城去,包围赵家。赵家不知道为什么,潘梅说道:皇上轮流,今天就轮到赵家了。杜夫人也是女性中的英雄。她立刻明白了,命令所有的下人都参与抵挡即将到来的攻击。果然,没过多久,后周的兵马就攻打了赵家。因为他们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一直拖到了赵匡胤进城,赵家才免遭灾难。

有几个强大的皇帝想要集中权力,但都没有成功。相反,他们使皇帝的地位更具吸引力。一旦老皇帝去世,他的军事领导人就会准备采取行动。如果新皇帝还是个孩子,他怎么能掌控局面呢?即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一旦皇位更迭,从至高无上的地位上跌落,就不是做生意赔点钱那么简单了。基本上,整个家庭都会面临悲惨的境地。

赵匡胤的前半生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他所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就是这样的政治生活。当皇帝时,他抄袭了后周太祖郭威的“黄袍加身”戏。他甚至都不是原创的。唐朝灭亡后,先后有梁、唐、金、汉、周五个朝代。谁能保证他建立的宋朝不会是第六个?

他想起自己的老上司,后周世宗柴荣,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如果柴荣还在世,给赵匡胤一百个勇气,他也不敢穿“黄袍”。然而毫无征兆地,他刚满三十九岁就病逝了。郭威、柴荣两代人人口不多(被李从恪杀了),没有任何像样的宗族势力。柴荣去世后,留下7岁的柴宗训继位为皇帝。赵匡胤、陈桥这才造反。

无论如何,这是历史的传承,大家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所以,赵匡胤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他却非常悲伤。他已经33岁了。如果他像柴荣(柴荣是赵匡胤的偶像,也是他的心魔)一样,六年后病逝,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儿子怎么办?其他禁军将领会不会再次上演这样一波“黄袍”3.0版本?还有一次,他当了皇帝,威望尚未建立,就出去巡视。当他过大溪桥时,突然一支箭射向他,吓坏了禁军。赵匡胤也是一个大丈夫。他打开胸口,指着自己的胸口大声说道:你不准,来吧,来吧,再射,再射!回到皇宫后,禁军要求全城搜捕罪犯,赵匡胤不肯,后来也没有刺客刺杀他。

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赵匡胤能知道自己能活到50岁吗?

他说不出来。

现在我已经成为了皇帝,我必须想办法避免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

他首先整顿禁军,用了很多招数,比如兵将分开、一杯酒释放兵权等等,也是一个慷慨的人。这些禁军将领只要交出兵权,就能吃饱吃好,共享财富。没过几年,这些禁军将领就被赵匡胤驯服了。只要赵匡胤一句话,这些禁军将领就可以用死来表示忠诚。然而,这就足够了吗?当初赵匡胤不也是忠于柴荣的吗?结果呢?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寿命长短、政局不稳定,坚持立未成年人为太子,人为制造巨大的权力真空,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柴宗训的教训还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警惕。

于是,他就想到让弟弟跟随自己,这样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也能保证老赵家继续当皇帝。至少他可以保证,不会有孤儿鳏夫被轻易夺走。

不过,赵匡胤并不方便直接册封赵光义为皇弟。为什么?太子之位一旦确定,皇帝的地位就不稳定了。在皇权体系中建立第二个中心,会让皇帝和太子都感到尴尬。太子能力太强,皇上担心不已。而且,如果太子身边有势力,野心家想要成为龙的手下,说不定就会立他为太子,然后他的手下就会开始思考如何杀掉他。 —— 风险太大,得不偿失。在那个乱世,对于一个王子来说,遗产并不能保证他的成功继承。不过,成为太子之后,他手中的实际兵权很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太子也会不高兴万倍。最好是有真正的力量和约束力,才更有利。掌握军事力量才是出路。

但作为一个政治力量,没有继承制度就太不稳定了。尤其是五朝的君主经常出征。如果他们死在家里没有子嗣,王朝分分钟又会更迭。所以,经过反复权衡,五朝皇帝发明了一个奇怪的——隐太子系统的玩法,那就是我不会给你太子的头衔,但我会让你当太子,同时也让你成为太子。京兆刺史,在集团中地位很高。在大臣之上,还负责京城的行政工作。他有面子,有尊严,但缺少的是地位。这样,大家就有默契,心安理得,心安理得。

由于赵匡胤极力支持赵光义,让自己赵氏的势力能够坐稳皇位,所以在他执政初期,他并不太介意赵光义发展个人权力。禁军其他将领都喝了酒,释放了兵权,唯独赵光义在开封府。当他看到优秀的人才时,他就将他们招入麾下。有司将此事告诉了赵匡胤。结果如何?相反,赵匡胤杀了很多人,贬了很多人。这可以解释赵匡胤的态度。他确实是支持赵光义的。特别是,还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这种趋势。五朝时期,只要皇子成年,就习惯上被封为太子。然而赵匡胤的儿子却没有一个被拥立为王,这使得赵光义在政治地位上远远超过了赵匡胤的儿子们。

或许在赵匡胤最后两年,他确实有过将位子移给赵光义的想法。他觉得现在天下太平了,老赵家当皇帝似乎稳了。尤其是当赵匡胤过了40岁,柴荣只活了39岁的时候,心魔就没有了。看着儿子们蒸蒸日上,他萌生了立儿子为太子的念头。作为正统政权,儒家标准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五朝旧制是乱世之法,不值得推崇。

不过,赵匡胤心里也有些犹豫。为什么?他多次尝试迁都,结果发现在赵光义周围已经形成了一股力量。如果贸然立太子,两宫之间难免会发生争斗。赵家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家族,也没什么背景。如果家族内部不和,被人利用,老赵家的皇位就会岌岌可危。所以,赵匡胤从洛阳回来后,可能是打算和赵光义好好谈谈,还想和赵光义喝一杯,释放一下自己的兵权。赵匡胤喜欢在酒桌上解决问题。虽然他是武林高手,但他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他或许是想用温和的方式,慢慢让赵光义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将权力交给儿子,然后自然而然地立他为太子。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有足够的自信和威望来实行这样的办法。然而他没有算到,老天爷让他活过40岁,却没有让他活到50岁。

最终,他还是被命运打败了。

为了家族的利益,他竭尽全力求平安,还没来得及为太子铺路就死了,留下了一个“烛影斧声”的谜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胡兰成在1943年年底写了篇文章,分析了中国战局并得出结论:日本帝国主义必败,汪精卫南京政府亦会覆没...
原创 两... 1965年,毛主席邀请蒋介石回大陆看看,老蒋提出了6个条件,毛主席为何全部答应?蒋介石提出的这六个条...
原创 西... 话说因为有过深入的合作历史,民国时期的西北军将领在抗日、解放战争中与我军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联系,...
原创 刘... 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这个被称为“阿斗”的无能之辈,显然没有能力治理蜀汉。而作为蜀国大权在握的诸葛...
原创 清... 有一句话叫“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是指每到国破家亡之际,贩夫走卒、舞刀弄枪等不读诗书的匹...
欧洲五国商务考察:穿越历史与艺... 一、法国:艺术与革命的摇篮 法国,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到卢瓦尔河谷的...
原创 清... 大清的官员,外国人称之为“满大人”,这其实是一种调侃、嘲讽,甚至是藐视的称谓。之所以会有这个称呼,原...
原创 宋... 晁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是并没有小说中写的那么举足轻重。晁盖是宋江的淮南盗三十六寇之一,排名第三十四...
看韩国当前困境,更佩服主席74... 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在寒冷的2023年2月9日于平壤如期而至,朝鲜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最新的军事雄风。 战...
《甄嬛传》:浣碧为什么只能从玉... 《甄嬛传》中,果郡王的剪纸小像事件后,皇帝就将浣碧赐婚给了果郡王。 为了提高浣碧的身份,甄嬛认浣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