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遂自荐成功后,被赵王任命为将军,不久便羞愧“自刎”
创始人
2025-06-11 04:01:45
0

"毛遂自荐"的典故几乎妇孺皆知,但是"毛遂自刎"的故事知道的就比较少了。同是毛遂,自荐与自刎,前后时间相差不过一年,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可以说毛遂是成也"自荐"、败也"自荐"。

公元前260年,赵国与秦国爆发了长平之战,两个国家都堵上了国运。决战前,秦国久攻不下,秦相范睢使离间计,赵孝成王听信谗言、临阵换帅,以赵括取代廉颇,结果赵国战败,40万精锐之师悉数被白起坑杀,赵国举国震恸、哀嚎遍野、元气大伤。

1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59年,秦国因赵国违约不割让城池、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发兵20万,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意图一举灭赵,但秦国前后几次增兵、围了17个月仍然不能攻破,其他国家都持观望态度。

秦国攻破邯郸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形势十分危急,赵孝成王不得已,派国相平原君赵胜去楚国请求出兵解围。公元前258年,平原君赵胜奉命出使楚国,他决定精心挑选20个门客一起前往。平原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养了几千名门客,但是跳来跳去只挑中了19个人,还缺1个人。

于是,毛遂站了出来,自我推荐,希望一同前往。但是平原君以毛遂呆了三年也没见有什么过人之处为由,委婉地劝他留下。毛遂说:我要是有机会的话,早就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于是毛遂随同平原君一同前往楚国求援。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商谈结盟出兵事宜,但是谈了一整天也没谈出个结果,于是门外等候的门客们就怂恿毛遂前去帮一帮平原君,结果毛遂真的去了。在毛遂慷慨激昂的陈述以及不要命的威胁下,楚王终于妥协了,为了让楚王不反悔,就歃血为盟。于是,楚王派春申君黄歇领兵十万救赵,毛遂因此名声大振。

之后魏国也发兵十万,魏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最终秦国吃了大败仗,赵国取得了邯郸保卫战的胜利。因此一役,秦国元气大伤,不得不改变策略,导致中国统一进程晚了几十年。

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的"合纵抗秦"大计,挫败了秦军吞并赵国的企图,赢得了平原君的特别赏识。一年后,即公元256年,燕国派大将栗腹攻打赵国。赵国派谁挂帅出征以破强敌呢?平原君就向赵王力荐毛遂,赵王也觉得非毛遂不能当此重任。

于是,打算提拔毛遂挂帅统兵出征。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赶忙到赵王那里请辞。他说:我不怕死,可是我能力有限,不能担当重任。我可以身披铠甲当个马前卒,但是却没有当统帅的才能。我不去,那么上可保赵国江山社稷,中可保你赵王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为国家罪人。赵王不解地问:你自荐时豪情万丈,真乃大丈夫,脱颖而出;如今正该建功立业,怎么扭捏如小女子呢?毛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所能,岂敢以国之安危一试我之不才。"

虽然毛遂费尽了口舌、句句在理,但是赵王却不听,"确认过眼神",认定了毛遂就是他要选的人。毛遂无奈之下,只好听命就任,挂了帅印迎敌。尽管毛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也无法御敌取胜,结果赵军被燕兵杀得一败涂地。

毛遂羞愤难当,避开众人来到山林中,拔出宝剑自刎而死。毛遂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言,也给了赵王一个狠狠的耳光

毛遂的成名源于"自荐",但是短短一年后自刎而死也是源于"自荐",真是成也自荐、败也自荐!而平原君、赵孝成王在识人用人上也犯了致命性的错误,用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李旭东,《"毛遂自刎"的联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秦岭脚下二十年如一日健身晨跑的... 纪胜利,男,汉族,197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3年12月参加法院工作,现任陕西省西安市长安...
原创 俄... 美俄阿拉斯加会晤后,美方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已同意乌克兰获得安全保障。俄罗斯官员8月17日晚发文称,在未...
原创 抗... 1949年,新中国崛起,这一历史性时刻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国土饱受列强的...
原创 两...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主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治军带兵方法,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也留下了很多...
赛季开头不顺!莱奥进球后第17... 直播吧08月18日讯 意杯米兰vs巴里,莱奥进球后,第17分钟莱奥受伤无法坚持,圣地亚哥-希门尼斯登...
原创 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在全国军民要求枪口一致对外的热潮下,蒋介石不...
原创 为... 自古持刀者,非武即军,耍一把大刀,往往需要有健硕的体格,无比的力气,还要有十几年的勤修苦练。 历史上...
原创 唐... 在古代中国,逝者身后往往会得到后人的评价。这一传统最早可追溯到周朝,为两位先王树立丰碑,一个以德高为...
原创 汉... 秦皇汉武并称于史。《资治通鉴· 汉纪》说,在“ 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
原创 扶... 在扶苏面对秦始皇临终诏书的情境中,他展现了超越人们期望的冷静和机智。与其简单地接受厄运,他和蒙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