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存在1500多年的科举制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
创始人
2025-06-10 22:04:06
0

在隋唐以前,有过很多的选拔人才制度,例如:征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但是都缺乏公平性,国家的权力大部分掌握在权富贵胄手中。就拿九品中正制来说,它选拔人才的方式是在在朝堂之中推举声望高的人,按照才德声望划分九个等级,然后再根据等级向上推荐,这样的选拔方式容易造成门阀士族垄断官权的局面,使得一些寒窗苦读的寒门人士终无出头之日。这样的形式在隋朝时期有了改观,这一时期一项创举诞生——科举制。它在古代与其他考试制度比起来,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公平的选拔制度。今天一起来走进科举制,看看这项创举是如何影响至今的。

打破常规的阶级分层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一个制度的产生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基础,据我们所了解的,

隋唐时期地主经济发展迅速,正是社会稳定社会繁荣国家昌盛,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衣食富足,一些寒门子弟的基本生活及得到了满足,便开始对政治有所向往,于是中低层人们开始向往政治权利,开始追求更加细致的生活,追求公平性,科举考试制度便应运而生,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实科举制的产生最能从中得到好处的便是一些寒门子弟,因为科举制的产生破除了之前的门户看法,使得一些人即使出身贫穷,也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政治地位。这便是科举制积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制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公平性,人人可以自己报名参加考试,公平竞争,不再是过去贵族子弟一手遮天的局面。也许,科举制度的公平性还不是特别完善,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是在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公开透明的。

这个制度的面试使得寒门子弟看到了未来,心中有了希望,为他们走向更高的舞台提供了途径,这也是他们摆脱生活困境,命运不公的唯一途径,所以便出现了很多寒门子弟也可以入朝为官,为皇帝分忧解难,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得真正的有才之士都可以为国家效力。这样一来,寒门子弟即使出身低微,但是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翻身,得到人们的认可,这样一来社会的安定也得到了保障,不公平的现象减少,人们心中的怨恨也就随之减少,家家户户只会安居乐业,享受太平盛世,而不会计较各种得失,从而为社会的安定带来一定威胁。

扩大统治基础

在统治者眼中,想要使得社会安定,人民没有暴动,不会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相处一个能够使得人人信服的方式,科举制度便是如此。我记得在狄更斯的一篇《中国的科举考试》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从狄更斯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晓,科举制对人们的作用在于教化,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种新颖的方式,虽然可能存在其局限性,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但是他的产生也是对当时的社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

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极其混乱,许多的官员都是由其他人推荐产生,由此就形成一些“小集团”,如若这些“小集团”势力扩大,那么势必会威胁到皇帝的统治。所以,科举制度的产生将“散装”的国家权力统一收回皇帝手中,皇帝可以掌控国家的权力机关,避免出现威胁自己地位的事情发生。凡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科举制度也不例外,也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就像我们跟上面所说的,科举考试制度是统治者用来统治社会的一种手段,那么也就不可避免地维护了统治者的独裁专制。皇帝手中独揽大权,不可避免的会根据自己的心性进行决策,有些决策难免出现错误,但是官员还不得不执行,由此一来,不仅独裁统治更加专制,对于一些政策的实施也会出现难以预估的代价。

改善社会整体风气

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生对我国思想境界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举考试制度会给很多人创造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都会努力追赶去把握这个机会,久而久之,在社会上就形成一种讨论学术,攻克难题的风气,使得社会上的知识阶层大量涌现,提高人们整体素质水平。

但是,没有一件事物只有好的一面,在科举制度之下,由于考试内容长期不做调整,只注重解经释文,产生了一种应试心理,人们难免只注重这些考试内容,从而抑制了学术界的创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八股文”,泯灭了考生自己的思维,成为科举制度下毫无思想的机器,阻碍了学术的研究,社会的进步。其次,在科举考试推行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夹带小抄,找人替考等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当时的考试纪律,也违背了科举制出现的初衷。使得人们心中风术不正,认为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取胜,从而辱没我们国家的新生人才。

功在当时,福耀万世

在陈寅恪先生曾经著作的一篇文章《元白诗笺征稿》中有这么一句话,“唐代科举之盛,肇于高宗之时,成于玄宗之代而极盛于德宗之盛”,科举制度影响十分深远,甚至于在我们现在的考试中还有些地方能体现出科举制度,这主要取决于科举制度确确实实是一个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好方式。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在隋唐以前出现过很多的选拔人才制度,但都渐渐发展成贵族官员拉帮结派,滥用庸人,不能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拿着国家的俸禄却不干实事,使得当时的朝堂之上作风混乱,不务正业,空有那么多的人,却没有真正能辅助皇帝维护国家地位的人才贤士。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许多出生寒门却有着一身正气与才能的人才脱颖而出,国家的官员任职不看出身,只求才能,一时间,确实为国家选拔出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正所谓古书中所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些新上任的年轻官员可以不畏强权,勇于反驳当时一些权贵的言论,也可以指出一些权贵私底下做的事情,使得官员互相监督,不敢随便犯事,这也是其作用最好的彰显。

然而,月圆则缺,水满则溢,科举制度虽然一定程度上给朝廷选拔出许多人才,但是弊端也就慢慢地显露出来。虽然科举考试制对于寒门之士是一种实现人生抱负的途径,但是科举考试制度只注重对于经文的解释与理解,并没有真正的将国家大事与之融会贯通,所以很容易造成考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只能讲死知识,而不能灵活地运用到为国家处理事件之中。因此,国家的言论也就很单一,不能为皇帝贡献计策,提供多种解决国家问题的思路,形成了一种“闭环”,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

科举考试制度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助燃剂,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他的好处高于坏处,但是如果深入研究,会发现中国现下的很多现象都可以在当时找到解释。现在的我们,对于他只能辩证地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定积极地,摈弃消极的,将一些古人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狄更斯《中国的科举制度》陈寅恪《元白诗笺征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可道》:浅析茶文化之道 茶文化之道,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古代至今,品茶与喝茶都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事情。因此,人们如何...
原创 老... 我特别喜欢的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人只有经历过非常清醒的时刻,才会知道...
原创 朱... 关于毛主席和朱德司令的关系,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朱毛不可分。 这句话可是出自朱司令之口,就连毛主席...
珍妃井连头都塞不下,慈禧如何将... 故宫中有很多的井,数量庞大的井,除了供给皇宫的饮用水之外,预防火灾也是最大的用处之一。“珍妃井”最为...
原创 戈... 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那个时候的苏联整个国家已经处于很糟糕的局面,很多官员都非常腐败,他们在其位...
原创 历... 第一位就是八贤王。相信很多八零后九零后都看过《少年包青天》这部剧,剧中的八贤王仁义贤明,是正义的化身...
原创 南... 在南宋末年,有这样一位宰相。 他坚决主张北伐,力挺为岳飞翻案,还慧眼识珠,提拔了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豪杰...
原创 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世民是具有雄才伟略、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明君,而魏征是敢于犯颜直谏的千古第一人。 ...
原创 小... 历史书上记载的几乎都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关于小人物的记载少之又少,但并不说明小人物是可有可无的,相反有...
原创 为... 标题:为何大家都说雍正王朝无贪官?其实原因很简单,雍正就用了一招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清朝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