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这二者几乎就没有什么可比性,先说李世民吧。
李世民
在唐朝开国之初,李世民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
可以说他集军事、政治才能于一身。
李唐家族的军事起兵本就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从一开始的两三万人马,到后期规模急剧膨胀的二十余万。
其中,除了由公主和驸马所拉拢的七八万士兵外,大部分都是李世民亲自收编的。
就连他们的将领也大多出自李世民的麾下,李世民的声望不可谓不重。
政治上,武德年间,朝堂上的文官,大多数也是被李世民笼络或与之关系密切的。
李世民的影响力直至朝廷中枢。
他的权力大到在外征战时,朝廷的诏令他也可以不听。
李渊
即使李渊后来试图通过提拔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制衡李世民,但这种内部的平衡明显失效。
终究引发了震惊史册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以极端的方式解决了这场父子、兄弟间的权力斗争。
李世民的可以说是唐朝开国功臣中的领军人物。
他当然知道维护这个集团的稳定对自己的利益有多重要。
对于李唐宗室而言,李世民的上位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分配。
李世民上位对他们是有非常大好处的。
除了李建成、李元吉、李渊之外,李世民登基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所以李世民是能够得到绝大多数宗室和功臣的支持的,这使他的上位显得尤为顺畅。
那李世民为什么要造反呢?
那当然是他的个人利益受到侵犯了,小命都快没了。
李世民在战场上频频立功,唐朝开国功劳得有他一份吧?
但在这种情况下,兄弟陷害老爹打压,就差把人往死里弄了。
那这有什么办法呢?要是不造反就得死了。
而朱棣的政治和军事地位远远不能与开国皇帝朱元璋相提并论。
朱棣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威望巨大,朱棣在其光环下,基本上就是边缘人物。
朱元璋在位时期,对功臣集团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
那些昔日沙场上的将领大部分被连根拔除,其他声名显赫的将领也不得不屈服于皇权之下,朱元璋说东他们不敢往西。
当朱元璋因为缺乏可信赖的将领,不得不任命几位有军事才能的儿子镇守北疆时,朱棣才有机会展现他的军事才能。
但即便是到了北疆,朱棣都还算不上排第一。
在那里,宁王朱权的名声和实力均超过朱棣,朱棣只能屈居人下,最多就是那里的“二号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与明朝的功臣集团几乎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他的上位,更多是由于宗室内斗的结果,而非传统的功臣政治影响。
如果朱棣在朱元璋生前就胆敢造反,他将会触动整个宗室和所有的功臣集团的利益。
那样的结果基本上就是找死。
朱棣虽然在军事上有一定的能力,但在朱元璋铁血统治的阴影下,他的军事资源和政治影响力都显得相当有限。
朱元璋生前杀功臣的决断和手段,更是让所有可能的反对声音销声匿迹。
朱元璋
即便朱棣拥有充足的兵力和粮草,面对这样的政治局势,他又怎敢轻易挑战?
在朱元璋眼中,哪怕是蓝玉、冯胜、傅友德这样的名将,也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朱棣又能算得上什么?
因此,朱棣在朱元璋时代的角色,是典型的权力边缘人,直到朱元璋驾崩后,朱棣才真正开始策划靖难之变,从而重写了明朝的权力格局。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从“地痞流氓”一步步爬到皇位,他可以说是真正从社会最底层到睥睨天下的巅峰。
所以在朱元璋心中,任何对他权位的威胁都是不可容忍的,就算是亲儿子也一样。
对于朱棣来说,尽管他有着皇子的身份,但在明朝这个庞大的家族中,他也并非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
排在他之前的就还有他三个哥哥呢,就算是要举兵造反,那他也还排不上号。
因此,他安安心心地当个燕王,荣华富贵权力滔天,该有的也有了。
要是跑去造反,那风险基本上是不可承受的。
到时候造反失败了,钱没了,权没了,命也没了。
所以基本上是个人都会选择老老实实当个小王。
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那叫一个悲痛欲绝。
朱标
皇位的继承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朱元璋开始倾向于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大统,为其登基铺路。
即便是这样,朱棣的地位和利益似乎也没受到什么直接威胁。
而且呢,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提拔也并非一蹴而就,那这对朱棣更没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了。
此时的朱棣,还是没有足够的动机和理由去发起一场针对父亲的反叛。
在明朝这样一个以皇权为中心,以血脉为纽带的政体中,每个人都必须在权力和利益之间仔细斟酌,摆清楚自己的位置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