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员中,内阁首席大臣的地位和权力最高。虽然他没有宰相的头衔,但他却有宰相的实际地位。即使“退休”后,他仍然受到朝廷的礼遇。但到了明朝末年,却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退休回国的内阁首席大臣不敢住在家里。相反,他搬到了另一个县。原来他是怕被村民打死啊!那么这位内阁首席部长是谁呢?他做了什么?
此人名叫顾秉谦,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昆山市。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46岁的顾秉谦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讲师、詹师府邵詹师。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出任礼部右侍郎。明熹宗即位后,天启元年(1621年)十一月顾秉谦被任命为礼部尚书。
当时,宦官魏忠贤已经开始干涉政务,受到一些官员的弹劾。魏忠贤觉得有必要与朝臣勾结,于是朝中一些有意联手的小人纷纷投奔魏忠贤,其中就包括顾秉谦。 “冰干和魏广伟率先拍马屁,霍伟华和孙杰的追随者也纷纷效仿。”于是,在魏忠贤的关怀下,顾秉谦于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顺利入阁。
天启四年(1624年),杨炼上书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结果遭到明熹宗的斥责。至此,宦官党与东林党的斗争彻底激化。顾秉谦认为杨涟奏疏中提到的“门生宰相”就是他投奔魏忠贤的意思,所以非常生气。他对付东林党可谓是“不遗余力”。同年12月,顾秉谦就任内阁首席部长。 “任何有损忠诚的事情都将由冰谦的投票来解决。”
魏忠贤得到内阁的支持后,气焰更加嚣张。作为内阁首席大臣,顾秉谦在魏忠贤面前表现得像个奴隶。当时朝堂上一切好事都归功于魏忠贤。 “他总是起草法令来赞扬忠贤,并称赞他不已。”负责起草法令的人是顾秉谦。顾秉谦比魏忠贤大十八岁。他居然让儿子拜魏忠贤为爷爷,还厚颜无耻地说:“我本来想拜他,但又怕不喜欢这个白胡子儿子,所以才让小儿子认他为爷爷。”孙子。”
魏忠贤无论想做什么,“都以钱谦票谋划,凡事靠忠贤指导”。例如,“罪主审察了丁千雪,又命杀了廉、光斗等”。只有周顺昌和李应生被移交刑部,内务大臣镇守其他地方。顾秉谦在这两件事上发生了“小争执”。随着冯权等人入阁,顾秉谦也被魏忠贤忽视了。顾秉谦感到有些害怕,多次请求“退休”,终于在天启六年(1626年)“退休”回家。
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帝追宦党,顾秉谦遭到群臣弹劾。他“坐与近臣相交,参与叛乱,为弟子三年,赎身为民”。虽然朝廷不再追究顾秉谦的责任,但当地百姓却对他怀恨在心。崇祯二年(1629年)7月24日,昆山人闯入顾秉谦家,“聚众烧掠其家”。
当时已八十岁高龄的顾秉谦慌忙逃到一艘渔船上救命。随后,顾秉谦将“四万银窖藏”献给朝廷。他再也不敢住在昆山老家了,因为他愤怒极了,随时可能被杀。因此,顾秉谦迁居他县,最终死在异国他乡。
参考资料: 1.《明史》; 2.《晚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