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96年郑庭笈为何拉着戴安澜之子戴复东问:告诉我,那些人都是谁
创始人
2025-08-04 10:32:30
0

96年郑庭笈为何拉着戴安澜之子戴复东问:告诉我,那些人都是谁

“告诉校长,海鸥……飞不动了。”

1942年5月,戴安澜率领第五军200师启程归国。

尽管第一次滇缅会战,中国军人舍生忘死的奋战,但由于英缅军接连失利,以至于遭遇失败,中国远征军除部分撤退到印度外,第五军在军长杜聿明的指挥下,从野人山撤退归国。

图|戴安澜将军

不幸的是,野人山不仅环境恶劣,200师背后还有日军围追堵截,连日来的激战,200师损失惨重,师长戴安澜也身负重伤。

5月27日,戴安澜负伤第8天,此刻的他已经虚弱到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庭笈……”

副师长郑庭笈闻言赶紧跑到师长身边,他抓住戴安澜的手:“师长,我在。”

“只要你还不死……你就是200师代理师长,记住了吗?”

戴安澜仿佛像交代遗言一样,对郑庭笈说出这一句话,尽管伤感,郑庭笈也知道,戴安澜恐怕时日无多了。

“告诉校长,海鸥……飞不动了,飞不到他身边了。”

临终前,戴安澜不仅将200师托付给郑庭笈,还嘱咐了郑庭笈多多照顾自己的子女。

一代抗日名将就此陨落。

蒋介石、杜聿明下达严令,一定要将戴安澜遗体运送回国,遗憾的是,由于气候潮湿炎热,郑庭笈不得已之下,只能下令将戴安澜遗体火化后带回。

不过就连郑庭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命运后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昌三兄弟”

1905年,郑庭笈出生于海南文昌县。

说起来,郑氏一族在文昌县,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望族,郑庭笈同宗兄弟几人,后来均有不俗的成就。

1925年,年满20岁的郑庭笈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北上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并于黄埔五期毕业。

当时郑氏兄弟中,郑庭笈的同宗兄长郑介民,已经从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在军校时就组织了孙文学会,开始从事情报工作,戴笠死后,郑介民升任军统局局长,毛人凤为副局长。后升任陆军上将军衔(1956年)

郑介民的胞弟郑挺锋,黄埔三期毕业,作为嫡系将领中的一员,郑挺锋也名声在外,1947年升任94军中将军长,去世后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郑庭笈与以上两人并称为“海南三郑”和“文昌三兄弟”。

另外郑庭笈还有三个亲兄弟,长兄郑庭筠,国民党军陆军少将,三弟郑庭筊,曾任华中剿总经理处少将处长,四弟郑庭铭1951年清华大学毕业,是著名的工程师。

可以说郑氏一族,兄弟几人中,就没有人不成才。

抗战全面爆发后。

已升任独立第五旅旅长的郑庭笈,率部与日寇血战,打到最后,甚至与日寇白刃战,最终身中数单,如果不是卫士拼死将他救下来,郑庭笈就要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自此以后,郑庭笈自号“重生”,以纪念这场与日寇血战的日子。

1938年1月,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与交通兵第2团装甲汽车队合并组建的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该部是一支机械化部队。

后来又以第200师为基础,扩建为第五军。

可以说第五军作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基础,就是从此时开始奠定的。

郑庭笈先后任第五军荣誉第一师副团长、团长,又任第20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副师长。

第一次滇缅会战失败后,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壮烈牺牲,郑庭笈以代师长的身份,指挥200师部队顺利归国。

郑庭笈一下子名声鹊起。

图|郑介民

1947年8月年郑庭笈升任整编第49师师长,恢复49军番号后,郑庭笈又担任了49军军长。

不过49军本身不属于嫡系部队,原来是隶属于东北军战斗序列,后来才被中央化了的一支部队,而且之前也一直是由原来东北军出身的将领担任军长的。

王铁汉调任沈阳防守区司令官以后,郑庭笈才接手这个摊子。

可还没等高兴,1948年10月28日,49军配属第九兵团廖耀湘部,被东北野战军全歼。

廖耀湘、郑庭笈等一干国民党军将领被俘,晚年郑庭笈回忆起这件事,仍然难以忘怀:

“此时,我完全陷于绝望的阴雨凄风里。打败仗是军人的耻辱,而这一耻辱的最大内涵是:我半生的戎马生涯以失败告终了!将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

郑庭笈被俘时,身上穿着一件单薄的国民党军军服,当时我军看他衣衫单薄,于是给他送去件棉大衣,郑庭笈想到今后的屈辱,还不如一死了之:

“只待一死,冷又何妨。”

不过与郑庭笈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这些被俘的国民党军将领,一开始是被送到了哈尔滨的一个院子里,这里完全不像是个监狱,郑庭笈进去的时候,一部分被俘的国民党军将领,就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氛围十分轻松。

图|1964年,郑庭笈与妻子冯莉娟在南京

郑庭笈进门第三天,解放军就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出面,给在94军当军长的郑挺锋写封信,劝说他不要再进行抵抗。

当时郑挺锋正率领94军在华北战场上,任天津防守区副司令。

思来想去,郑庭笈还是写下一封广播稿。

就连郑庭笈也想不到,就是这一封广播稿,后来起到了大作用。

郑庭笈:我后悔没有在忻口会战中被日本人打死

郑庭笈一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完成师长戴安澜的嘱托,照顾他的子女。

尽管郑庭笈后来的处境,即便是他想要照顾,只怕也是很难的。

1948年10月28日,郑庭笈在辽沈战役中被俘,随即被送到了哈尔滨,后来又被送到了黑龙江绥化战俘管理所,1956年又转送至北京功德林。

郑庭笈转到功德林之后,家属探望也就更加方便。

说起来这也是令郑庭笈比较高兴的事儿,一些国民党军将领,在被俘以后,老家的妻子纷纷与之离婚,而郑庭笈的妻子冯莉娟不同。

郑庭笈还在黑龙江绥化的时候,在海南文昌老家的冯莉娟听说丈夫的消息后,不远万里,千辛万苦的带着五个子女北上到绥化看望。冯莉娟对郑庭笈的不离不弃,也是郑庭笈能够坚持的动力源泉之一。

冯莉娟孤身一人带着五个子女,很不容易生存,一开始是准备到北平投靠郑庭笈念大学的弟弟郑庭铭。

幸运的是,途径北平时,冯莉娟遇到了郑庭笈老战友黄翔的妻子张琴。

图|1983年,郑庭笈夫妇与儿子郑心校(右一)及小孙子在景山公园

黄翔原来和郑庭笈同在第五军中任职,还担任过92军中将军长,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黄翔跟随傅作义将军起义后,还跟着傅作义将军,任水利部参事。

张琴帮着冯莉娟在北京安顿了下来,就住在自己家里,后来郑庭笈也被转送到了北平功德林,夫妻见面就更加容易。

黄翔夫妇对冯莉娟很是照顾,将自己四合院的西厢房让出来,给冯莉娟一家居住。,

郑庭笈对此很满意,他在功德林期间,就曾对那些家属不在北京的战俘说:

“我现在的生活跟过去没有两样,以往也是常年在外。稍不同的是,过去在外面打仗,生死未卜,现在在外面改造,衣食无忧。”

正因为有妻子的安慰,郑庭笈与其他一些抗拒改造的国民党战俘不同,每天的心情都很愉悦。

郑庭笈在功德林时曾分管澡堂,一到星期六就吹着口哨安排大伙洗澡:

“第一组先洗,第一组洗完,第二组洗。”

郑庭笈是海南文昌人,口音很重,经常把“洗”说成“死”,大伙心里都很难受,又看不惯郑庭笈高兴的模样,总是没好气的回应:

“要死你就去死吧,我们可不死。”

不过,很快就轮到郑庭笈伤心了。

一次周六,冯莉娟来功德林看望郑庭笈,没等郑庭笈高兴,冯莉娟就送上了一份离婚协议书。

图|郑庭笈之子郑心校2013年接受记者采访

妻子的举动一下就把郑庭笈砸懵了,他有些摸不着头脑,郑庭笈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妻子对自己的情感,怎么会忽然提出离婚呢,冯莉娟泪眼婆娑的向郑庭笈说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因为郑庭笈的战犯身份,子女学习和工作都有了很大的问题,为了子女的生活,冯莉娟这才找上郑庭笈提出离婚。

听了妻子的话,郑庭笈不由得泪流满面:

“我后悔,我后悔啊!我后悔没有在忻口抗战中被日本人打死,如果那次牺牲了,就会像戴安澜一样,成为国共两党公认的民族英雄,你和子女们都是烈士家属,日子肯定要好过得多……”

毫无疑问的是,郑庭笈与冯莉娟离婚,从来都不是因为感情问题。

郑庭笈的儿子郑心校时隔多年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父母离婚应该不是感情问题。“父亲1942年在滇缅战场作战,戴安澜受伤后,国内就没有了消息。母亲还收到一张郑庭笈团长正式的阵亡通知,但她坚定地说‘我觉得他就是没死!就算死了,我也得见到他的部队,见到他的尸首!’母亲坚决不去领抚恤金,她自己跑到云南保山去找父亲,最后果然让她找到了。”

“还有一例也可以说明父母的感情。当年,母亲得知父亲在东北被俘后,她放弃了千金难换的开往台湾的船票,决心带着我们一家人留下来,一心要等父亲。从海南到北京,母亲一直把奶奶带在身边,不论生活多艰难,也不离不弃。她如果不是有更重要的考量,一定不会离婚的。”

尽管郑庭笈两年后就获得了特赦,可在对子女的教育生涯中,郑庭笈作为父亲无疑是缺失的。

郑心校后来也在接受采访时坦承,自己与父亲的交流实在是太少,以至于后来想要真正了解的时候,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郑庭笈心里也很清楚,他对儿子们的行为采取了默不作声的态度,也很少对子女们的事情指手画脚,郑庭笈对子女说的最多的话就是鼓励他们好好读书。

图|郑庭笈晚年与沈醉

对郑庭笈来说,一生最幸运的事,当属在周总理的撮合下,和妻子冯莉娟复婚。

1961年2月,冯莉娟被调到了政协任打字员,实际上她心里很清楚,是周总理在撮合他们夫妻。因为也就是这一年,郑庭笈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经常需要取送材料。

无形中也增加了两人相处的机会。

就像郑心校所说的那样,母亲与父亲之间本来就不是因为感情不和而离婚,现在周围人都关心他们的婚姻情况,郑庭笈与冯莉娟也都各自放下心里的包袱,1961年国庆节,两人正式复婚。

复婚那天,郑庭笈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冯莉娟也只是包了一顿素馅的饺子,没想到当天第一个来为他们庆贺的就是傅作义。

傅作义此前为他们复婚没少忙活,郑庭笈十分感激,没想到的是一进门,傅作义反而先向他表示了感谢,郑庭笈不解其意,傅作义后来解释:

“和平起义前,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我在北平看见了解放军空投下来的你在被俘后写的广播稿。你说‘国民党江河日下,共产党如日中天’,这是你对时局的正确分析和生动比喻,对我启发很大。我最后能够痛下决心,回到共产党的谈判桌上来,确实要感激你的及时点拨啊!”

戴安澜长子戴复东晚年去看望郑庭笈

郑庭笈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含饴弄孙,当然他心里也一直牵挂着戴安澜当年的嘱托。

戴安澜牺牲时,长子戴复东年仅14岁,而幼子澄东仅有2岁,还来不及记住父亲的容貌。戴安澜的妻子王荷馨自丈夫牺牲后,始终没有再婚,一个人孤独地抚养子女长大。

图|戴安澜将军全家福

不仅如此,王荷馨还把蒋介石给的20万法币的抚恤金,全都捐了出去,在广西全州盖了一所安澜学校,尽管日子过得很艰苦,可王荷馨始终坚持送子女去读书:

“要像你们的父亲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好好读书,长大成才,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郑庭笈的儿子郑心校回忆,父亲教育他们努力读书的时候,常拿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戴安澜将军长子戴复东来举例。

戴复东在父亲牺牲后,一直在贵阳清华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也很好,尽管父亲牺牲时,他年仅14岁,但说话做事的风格还是沿袭了父亲的习惯,晚年的戴复东回忆父亲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是我父亲对国家、对民族的一腔忠诚,义无反顾。所以我看问题,想事情,总是从大处着眼。只要是对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有利的事,我戴复东就必须去一丝不苟地做好它。”

经人点拨劝说,戴复东1948年考入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195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同济大学任教。

图|戴安澜烈士墓

郑庭笈尽管没有见过戴复东几次,但对他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一直到八十年代以后,两家才有了一定的联系。

1996年6月的一天,91岁的郑庭笈因病重,已到了弥留之际。

已经年近七旬的戴复东专程赶去看望这位父亲当年的老部下,还专门带去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修缮一新的戴安澜将军之墓,一块四尺高的青石墓碑上刻着整齐的六个隶书字“戴安澜烈士墓”,墓碑旁边还立着两块碑石,上面是毛主席、周总理写的挽词。

回忆起当年牺牲在战场上的戴安澜,郑庭笈不由得泪流满面,他告诉戴复东:

“特赦以后一直想去看望老长官的子女,因为心里愧疚,始终不敢去。”

“有郑叔叔牵挂,我爸爸也会感到欣慰的。“

戴复东也对郑庭笈说了许多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生活情况。让郑庭笈略感诧异的是,戴复东在解放前曾有过一段十分艰难的日子:

”说到我们兄妹的成长,我只想说一句话,要不是解放,戴安澜的子女是上不了大学的,就是考上了,也读不起!”

郑庭笈诧异地问道:

“为什么?戴安澜是国共两党公认的英雄,你们是烈士家属啊!”

戴复东摇了摇头,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

1943年秋,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安徽芜湖小赭山故里。第五军专门为此安排了5辆卡车,结果车走到半路,就被另一队国民党军拦住了。

尽管戴安澜是为国牺牲,但在国民党军一些兵痞的眼中,戴安澜牺牲与否,与他们关系不大,况且国民党军中,一直以来就有克扣兵饷的传统,这帮饿极了的士兵不顾将军灵柩在车,也不戴安澜家眷在车上,强行往上爬,往上踩。

戴复东后来回忆:

“当时那些国民党士兵为了威胁司机,用枪托砸碎了车窗玻璃,一块玻璃碎片还钻进了小弟的眼睛里。”

图|1997年4月,戴复东与妻子70岁生日

尽管戴安澜牺牲后,蒋介石一次性给予王荷馨20万法币,但这笔钱全都被王荷馨捐了出去,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窘境地,戴复东告诉郑庭笈:

“自从父亲殉国后,就靠变卖东西过日子,有时候急着用钱,东西就卖给邻居,有些还是父亲以前同僚甚至下属,但这些人却趁人之危拼命砍价。”

戴复东回忆自己年幼时,经常在酣睡中被母亲的哭声惊醒,一边哭还一边对他说:“人在人情在啊……”

郑庭笈原本身体已经十分虚弱,闻言十分生气:

“告诉我,是哪几个狗杂种如此无情无义、丧尽天良?就是去了台湾,我也不会放过他们的!我那两个兄弟郑介民和郑挺锋,在台湾有权有势得很呢!”

戴复东好言宽慰郑庭笈:

“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我只是向郑叔叔倾吐一下而已。”

图|郑庭笈晚年

1956年,戴安澜就被中央人民政府追授为革命烈士,毛主席也向其妻子儿女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王荷馨也受到了很好的照顾,戴复东等兄弟姐妹,均学有所成。

郑庭笈心中略感宽慰。

1996年6月9日,郑庭笈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捧杯!曼联2胜1平保持不败 夺... 北京时间8月4日早上,2025英超夏季赛最后一轮,曼联2-2战平埃弗顿,B费传射建功,芒特破门。最终...
民族英雄吴大澂:寸土尽寸心 功... 泱泱华夏,从不缺少民族英雄。有平定匈奴决战漠北的霍去病,有北上抗金怒发冲冠的岳飞,还有抬棺出征收复新...
原创 原... 越南,原名交趾,位于中国南部。越南和中国领土相接,是中国的邻国。同作为东南亚国家,越南和中国的文化高...
原创 从... 从1928年1月粤东潭下之败,到1929年12月粤北花县之败,到1930年2月桂东北流再败,直至19...
原创 谥... 中国古人"重死如重生",分外的看重人死后的哀荣。而这个习俗也延伸为人们对"谥号"的重视,文臣的顶级谥...
原创 清... 清朝的康熙皇帝一生勤勉,功绩颇多,其中有一件在历史上的大事件就是平定“三藩之乱”。 此次战争对于清王...
曼联2-2埃弗顿:姆贝乌莫首秀... 曼联在美国巡回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以2-2战平埃弗顿。虽然比分未能分出胜负,但比赛中展现的亮点与问题...
原创 朱... 在古老的大明王朝中,明太祖朱元璋被誉为一位智勇双全的皇帝。他用千辛万苦创造了大明的繁荣和安定,并选择...
国际大师巨匠访华系列音乐会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3日电(徐银)7月12日,包括波士顿大学、曼哈顿音乐学院、纽约大学在内的数十位音乐...
巨星传奇:启动100位艺术家合... 【8月4日,巨星传奇启动“与100位国际顶尖潮流艺术家的合作计划”,全面升级国际化IP战略】该计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