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真的是因为反间计才杀掉袁崇焕的吗?
创始人
2024-11-04 00:42:00
0

原标题:崇祯真的是因为反间计才杀掉袁崇焕的吗?

袁崇焕是抗清名将,对他的争议和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却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

袁崇焕之死,比较主流的说法是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但是,从历史来看,反间计估计只是导火索,其实崇祯对于袁崇焕隐忍已久,早就想除掉他了。那么究竟是哪些事让崇祯暗藏杀行了呢?

崇祯二年五月底,袁崇焕巡视东江,与东江总兵毛文龙有过几次会晤,袁崇焕对毛文龙保持的半独立状态表示不满,要求他听从朝廷的指挥,但是毛文龙根本不放在心里,以各种理由搪塞,袁崇焕知道毛文龙的态度后,便下令将毛文龙逮捕,公布了其十二条罪状。

随后,毛文龙被袁崇焕用崇祯赐于的尚方宝剑斩首,袁崇焕是考虑到毛文龙不听节制,会影响到他五年复辽战略的实施。但是,毛文龙好歹也是朝廷任命的总兵官,尚方宝剑再厉害也斩不到他头上,这件事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而崇祯对袁崇焕的做法也是十分不满,但这时的他需要靠袁崇焕来恢复辽东,所以暂时就不追究了,当然,这件事后来在定罪的时候也被翻了出来,可见崇祯早已记在心里了。

崇祯二年十月,后金从蒙古绕道,来势汹汹,直袭北京,袁崇焕接到线报后,率军入京勤王,先后在遵化、蓟州和通州进行拦截,但都没有成功。随后袁崇焕带领九千骑兵日夜兼程,终于比后金早一天赶到了北京城下。

但此时的北京城已经混乱一片了,方寸大乱的崇祯先是命孙承宗负责通州防卫,旨意刚下没多久,又叫孙承宗负责京城防务,等孙承宗巡视完京城,他又命令孙承宗去通州。如此一令三改,可以看出崇祯是有多么的慌乱了,在受到惊吓的崇祯看来,他给了袁崇焕那么大的权利,五年复辽目标的提出才仅仅一年多,不仅没见到多大的成效,还让敌人窜到了老巢,这不是耍我吗!?

后金向北京进军时,就有流言说袁崇焕引后金入京。崇祯本来就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加上对袁崇焕的恼怒,于是下令要求袁崇焕驻兵蓟州,没有圣旨不得入京勤王。但袁崇焕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引起皇帝的猜疑,依旧率军来到北京城下,这件事可是很可怕的,一个手握重兵的人敢不听旨意擅自出兵,性质十分严重。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召见袁崇焕时,袁崇焕提出因连日作战,士兵疲惫,希望可以让他的部队也进入城内修整,但崇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而且也不准袁崇焕住进城内,这说明,崇祯根本就已经不相信袁崇焕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反间计发,崇祯对袁崇焕的愤怒终于找到了发泄口。

十二月初一,崇祯借召见之机,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又过了8个多月,处死了袁崇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培育钻石板块8月26日跌0.6... 证券之星消息,8月26日培育钻石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65%,安泰科技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8...
原创 这...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的强大和发展,很多时候那是跟这个国家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关系的。按理来说,...
岳飞每年俸禄是7.2万贯,放到... 提起宋朝,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重文抑武,:"重文教,轻武事"是宋太祖制定的基本国策。 宋朝轻视武官有...
原创 斯... 众所周知,想在苏联的政治场上混得好,有两件事不能少:找一个权势够硬的后台,同时脑子还得机灵,要审时度...
原创 清...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明清两朝的对外政策犹如两颗独特的石子,投入历史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对中国社会...
宋高宗曾力排众议邀李纲为相,为... 北宋末年时候,发生了那个靖康大变故,真的是给宋朝皇室带来了超大的打击。 康王赵构后来坐上了皇位,可他...
原创 诸... 文/寂寞的红酒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在我国流传了千年。故事说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二人以琴会友,从彼此...
原创 唐...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
原创 老... 1950s,苏联莫斯科的女理发师。 1950s,苏联科的女美容师。 1950s,苏联投掷铅球的女...
蹲点“新村”看“兴村”②丨70... 一场大雨,将新都区新都街道泗义村冲洗得格外清爽。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的围墙上,一只彩绘狸猫似乎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