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犹豫不决以外,曹操还有第二个致命缺点: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换句话说,就是“双标”。
曹操双标吗?他曾经下令军中将士不得破坏农田,违令者斩首,他的马匹受惊踩坏了麦子,于是要自刎,最后割发代首,赢得了将士的信赖和忠诚。
表面上看是他严守法纪,实际上也没损失什么,就把这件事情给揭过去了。因为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不能轻易毁弃。
如果这件事情不足以证明,还有一个细节。
官渡之战取得胜利之后,曹操冷静下来,认为不能沉迷于胜利的喜悦,纵容军中骄纵之气,于是亲自下达了败军令,规定此后凡是打了败仗的将士都应根据损失受到惩罚。
此举本是为了约束将领士兵,防止他们因为骄傲而导致失败。这个军令也一直传了下来,起了不小的作用。
赤壁之战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急于求成,不听谏言。当时贾诩建议,只要屯兵荆州,安抚民众,孙权必然投降。
但是曹操没有听从,选择挥军南下,以不擅长的水战对抗孙权刘备。
招致大败之后,曹操本当自罚,但他也没站出来要治自己的罪。毛泽东在读赤壁之战的时候,就曾经批注“赤壁之败,将抵何人罪?”
兵败不可怕,但曹操身为主帅,在战败之后没有反思自己,以自己为先进行治罪,反而将错误归咎于下属,日久天长,只会寒了将士们的心,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主公不值得追随。
赤壁一败涂地之前,曹操还曾因为对自己太过宽容,导致大儿子曹昂丧命。
建安二年,曹操准备攻打张绣,于是率领大军南下,将宛城团团围住。城内的张绣自知不敌,于是主动投降,希望曹操能放过自己。
张绣也算是一方豪杰,此刻不战而降,曹操心中愈发骄傲,认为张绣是慑服于自己的威势而降,因此非常“飘”。全然忘记了,此前他还曾经严令禁止军中浮躁骄傲之风气。
志得意满的曹操想耀武扬威,便设宴款待张绣,以“恭喜”他弃暗投明,选择归服自己。
张绣表面上热情迎合,暗地里颇为不满,认为自己投降已经是给了曹操面子,眼下他还要羞辱自己,有些无法忍受,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宴席上,曹操分外兴奋,专门让自己的贴身护卫典韦带了巨斧跟在自己身后。张绣原本捧着酒杯,见到典韦凶神恶煞,哪还有吃饭的念头?
这顿饭吃完,张绣也有些怀疑曹操是不是真心接纳自己的投降,万一他准备过段时间就杀了自己呢?
此时曹操仍是飘飘然,甚至当着张绣的面,把张绣的婶婶邹氏纳为妾室。
邹氏国色天香,丈夫早夭,张绣对她一直非常敬重,如今曹操竟然如此折辱她,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了!
于是原本准备投降的张绣又惊又怒,放弃了投降,暗中策划着怎么杀害掉曹操。但是张绣的谋划很快就败露,不得已提前反叛,曹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爱马绝影也被张绣的军士砍死。
曹操不敌张绣,只能退走,但是马匹被杀害,单凭一双脚如何跑出来?
就在这时,曹操的长子曹昂将自己的马给了曹操,有了马匹,曹操很快在将士的掩护下杀出重围,逃过一劫。但是曹昂身陷敌阵,最终被杀。
曹昂虽然是妾室所生,但是生母早故,一直是曹操的正妻丁氏抚养长大,与嫡子无异。当时曹昂就是曹操的最理想继承人,又是得力助手,却被曹操的骄傲给害死。
一同战死的还有曹操的贴身护卫典韦,“古之恶来”,忠心耿耿。此次战败,曹操可谓损失惨重。
后来丁夫人得知曹昂为了保护曹操战死,便找到他喝骂:“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从此我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于是丁夫人不顾曹操的劝阻,辞行回了老家,从此再不与曹操相见。
曹操对自己太过宽容,才会在不战而胜时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导致失去了自己的长子,妻子和最信任的贴身护卫。
典韦死后,曹操更加缺乏安全感了,不敢信任任何护卫,经常以各种理由杀害那些疑心的人。
丁夫人为曹操生下的长子,就是后来的魏文帝曹丕。
曹昂死后,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继承人,但曹丕在即位的时候也感慨:孝廉长兄,自然应该接过这个位置,如果长兄还在,我也当不了这个皇帝。
曹昂比曹丕要年长许多,如果曹昂没有死,将来作为太子的他心思稳重,自然不会被司马懿给轻易骗到,也许曹魏与司马氏的命运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