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匡胤究竟是否真死于赵光义之手?作案动机、作案条件均成熟
创始人
2025-06-05 18:05:24
0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1000多年来一直版本颇多没有定论,野史认为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为谋夺皇位,用寝宫里摆放的斧子当场劈死的哥哥。

大雪之夜,赵匡胤重病在床,临危之际召赵光义进宫,烛影斧声之间,大宋开国皇帝死于非命。

史料记载“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

如果假设成立的话,为何赵光义要铤而走险杀死哥哥赵光胤呢?

普遍的说法是赵光义权势根基已成,萌生出了夺位野心。

赵光义跟随哥哥赵光胤多年,能力出众且位高权重,当时已被封为晋王。在上朝站班时,赵光义位于宰相赵普的前列,可见在朝廷上除了皇帝就数晋王赵光义权势最大,是北宋政权初期毋庸置疑的二号人物。

除此之外,赵光义还兼任着开封府尹一职,首都地界全在他掌控之中,多年来经营出了牢固的根基。赵匡胤临终之前,曾经有过迁都的想法,表明上说是为了选地理位置更为险要的洛阳,但暗地里却是想离开赵光义根基深厚的开封。

但迁都方案一经提出,便陷入了大臣们激烈的反对声中,有的人说劳民伤财,有的说大兴土木等等,但私下里其实是他们不愿离开利益相关的开封,于是纷纷等待赵光义出来表态。

赵光义眼看大臣们站在他这一边,因而壮着胆子说了句“在德不在险”,言下之意便是反对迁都。赵匡胤面对赵光义和大臣抱成一团的局面,也只能暂时搁置迁都的计划。

洛阳地势的确优于开封许多,赵光义参与政治多年,未必看不到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但为何还要站出来反对哥哥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开封是赵光义势力所在,盘根错节,如果迁都,赵光义精心培育的势力则会化为泡影。从此我们看到了赵光义的权势和野心,当然赵匡胤也看到了。

由此可见,赵光义在北宋初年的政治核心权力层中,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势头,而放任他形成派系势力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哥哥赵匡胤!

这一切的根源,全是赵匡胤在传位的问题上的犹豫久拖不决。

据说,赵匡胤母亲杜太后临终之前,曾与赵匡胤商谈五代十国政权频繁更迭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继位的皇帝太小,对局势把握不够纯熟,让权臣有机会趁虚而入。

此话并非虚言,大宋江山是怎么来的?还不是赵匡胤欺负符太后和小皇帝柴宗训母子,假惺惺搞了一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把戏,用武力威逼得来的政权。

杜太后据此与赵匡胤定下了“金匮之盟”,先实行兄终弟及,由两个弟弟赵光义、赵光美轮流继位,最后传位给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到时候赵德昭也已经成年了,北宋政权历经三代年长之君根基巩固,再实行父子相承条件也能成熟。

所以从“金匮之盟”的角度看,赵光义的继位还挺有合法性。

而且赵匡胤在执政之初,也的确是按照杜太后的遗命在执行,给了弟弟赵光义很大的权力,并且把首都开封的军政治理全部让他掌控。

等到赵匡胤晚年渐生悔意,想立自己的儿子当继位人时,却发觉弟弟的势力已经有些撬不太动了。这也是他迟迟不立太子的原因,因为如若不能彻底铲除赵光义的势力,即便硬扶自己的儿子上台,将来也可能面临夺位政变的风险。

对赵光义来说,哥哥的心思他肯定是能察觉一二。或许正是赵匡胤晚年越来越白热化的继位人风波,才会传出赵光义为谋夺皇位,手执斧头劈死亲哥哥的野史传言。

《宋史》里的记载,赵匡胤是正常死亡。现代医学也根据赵匡胤暴饮暴食酗酒的习惯,推测他是死于类似冠心病的心血管突发疾病。

赵匡胤究竟怎么死的,我们暂且不去求证,但他死后开封城内的动态却很离奇。

史料记载赵匡胤死后,孝章宋皇后立马令宦官王继恩前往宫外召赵德昭入宫,但王继恩去往的却是赵光义的晋王府邸。赵光义据此抢先入宫,孝章宋皇后眼看站在眼前的是赵光义,只得接收晋王继位的既成事实。

王继恩的通风报信,表明赵光义的收买人心拉帮结派工作确实厉害!

作为赵匡胤身边的亲信宦官和皇宫主管,王继恩的投靠,完全能让赵光义随时掌握哥哥的动态走向。即便真有一幕“烛影斧声”的政变暗杀在上演,也能封锁消息,不至于让事情败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瓦... 在1792年9月20日爆发的几乎兵不血刃的瓦尔米战役中,法国最终取得了胜利,保证了法国大革命最后的成...
原创 消... 我们纵观历史的大潮之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情都淹没了,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的那些有趣的故事和人,只能通过...
明理丨红军总部通令全军向个人学... 【编者按】一件件革命文物见证着一段段历史,一位位英雄身后流淌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睹物思人,学史明理...
原创 我... 朱德,我们都喜欢尊称他为朱老总,因为 他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而且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一直都 ...
老子党和儿子党! 众所周知,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1917年布尔什维克人建立政权以来,莫斯科始终坚持对外输...
最任性的“土皇帝”!吴三桂在云... 吴三桂这个名字始终与权谋、背叛、野心紧密相连。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云南的统治时期,更是达...
原创 2... 《鲁语》:“憔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中国曾经把黑人称作憔侥氏,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黑人的记载,春秋战...
刘备的四大谋士:徐庶、诸葛亮、... 在三国时期,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其成功离不开身边众多谋士的辅佐。其中徐庶、诸葛亮、庞统、法正这四...
原创 戚... 其实,戚继光和李成梁二人,都是明朝中后期的边关大将,一个镇守蓟镇,一个镇守辽东,同样是战功赫赫,也同...
原创 一...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用这句话来形容杨广简直就是再合适不过了,他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在位期间干了很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