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戚继光与李成梁齐名,为什么万历帝重用李成梁,贬谪戚继光?
创始人
2025-07-13 05:33:04
0

其实,戚继光和李成梁二人,都是明朝中后期的边关大将,一个镇守蓟镇,一个镇守辽东,同样是战功赫赫,也同样是能力超群,并不存在谁的功劳明显高于对方的事。如果从战斗数量和歼敌数量来讲,李成梁的数字比戚继光要大;如果从战法先进和地方稳定方面来说,戚继光的成就则比李成梁大。但是在张居正倒台后,万历皇帝却很快贬值戚继光而重用李成梁,这里的原因其实一点儿都不复杂。从中我们既能看出人情的冷暖,又能看出明朝的官场潜规则。

第一个原因:戚继光于张居正合作无间,而李成梁和张居正没有这么深的关系。

戚继光和张居正,其实早有交集。早在嘉靖三十五年,张居正就推荐戚继光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的高光时刻,我们现在认为是在抗倭战争时期。但是在明朝之时,倭寇闹得再凶,也没有北方的蒙古人那样酷烈。所以在倭患大体平定之后,张居正又力主将戚继光调往蓟镇驻守。结果戚继光在此次,以铁车阵击败蒙古首领董狐狸,从此打出了将近10年的和平。这段时间内,张居正对戚继光几乎是有求必应。两人合作无间,开创了一个中兴之势。

李成梁,也是在张居正时期得到重用的。但是,他真正的崛起,却是从隆庆时期就开始了。隆庆四年(1570年),他被提拔为辽东都督佥事,第二年就击败了进犯盘山驿的蒙古骑兵。之后,他也是在辽东地区多次打击、收拾蒙古和女真人。凭着功劳,他一点一点上升,但是在私德方面,李成梁远不如戚继光自律。因此,同样比较自律的张居正,和李成梁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皇帝随即展开了对这位老师的清算。那么自然,和张居正关系密切的戚继光,别人既不敢用,也不敢为他说话,最终导致了他年仅60岁便去世了。而李成梁,则因为和张居正关系若即若离,而没有受到牵连。

第二点、戚继光行动一劳永逸,李成梁养寇自重

戚继光在击败董狐狸之后,将蓟镇防线守得固若金汤,蒙古各部从此不敢再来进犯。而戚继光的闲暇时间,全部用来和文化人往来应对,没有主动出击,在战争上有所建树。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蓟镇前线有没有他,情况都差不多。既然如此,万历皇帝拿他下来,自然也就没有顾虑。

相比之下,李成梁的心机要深沉得多,他很明白中国古代“养寇自重”的道理,所以在打击蒙古和女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拉一派打一派,主动介入地方纷争。所以,他所统辖了的辽东地区,地面始终不太平。所以,李成梁就一直有仗打,一直在立功。这就给人一种感觉:辽东地区离不开他。所以,万历皇帝既是有心罚他,也担心缺了李成梁,辽东地区会混乱,于是便不敢动他。

另外,从后果上也能看出,两人的区别。戚继光离开蓟镇数十年平安无事,而李成梁一走,辽东却出现了努尔哈赤。

第三点,戚继光得罪过皇帝,李成梁没有

但是,戚继光却因为爱兵如子,干了一件让皇帝和太后都下不来台的事。一年冬季,他违背惯例,带着朝廷发给的棉衣来找张居正,指责棉衣质量不好,导致士兵受冻而死。张居正知道,负责制作军用物品的,是当朝太后的父亲,但是他仍然没有顾忌皇家的脸面,拿着棉衣就进宫面见太后和皇帝。结果就导致了一件事:李太后让自己的父亲,在雪地里站了很长时间。这件事,后来成了太后和皇帝记恨张居正的原因之一。而戚继光作为始作俑者,自然不会得皇帝的喜欢。

而李成梁,非但没干过这种得罪皇帝的事,反而在朝廷大把撒钱,广泛结交权贵。张居正之后的几个内阁成员,如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等人,都是他在朝廷里的靠山,都会帮他说话。因此,李成梁才能在一段时期里有恃无恐。

第四点,以明朝的情况而论,戚继光的功劳远不如李成梁大

戚继光如今之所以被冠以民族英雄的名号,其实就是因为他抗倭的功劳太大,甚至可以说他一个人独揽抗倭大功。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抗倭的功绩,是因为后来的抗日战争所致。其实以明朝当时的情况来看,倭寇不过是小角色,真正的重头戏是北方的蒙古。而正如前面所说,戚继光一战就将蒙古骑兵打怕了,从此不敢来了,那么自然他的功劳也就仅限于此。

而李成梁则不一样,他从万历元年开始,当了接近20年的辽东总兵,平时动不动便主动出击,擒杀敌人。甚至他为了功劳,还干过杀良冒功的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便是李成梁纵兵所杀。所以不管是出击次数还是杀敌数量,李成梁都远远领先于戚继光。那么自然,在万历皇帝的眼里,李成梁的功劳远比戚继光来得大。

可以说,戚继光和李成梁都是明朝后期的著名将领,有他们在,确实能保一方平安。只可惜,后来两人都先后被万历皇帝所罢黜。他自毁长城,为后世子孙埋下了朝廷覆灭的祸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哈尔滨讲坛举办“音乐艺术在抗日... 12日下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依托哈尔滨深厚的中西合璧音乐历史底...
原创 马...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自贫寒之身起家,历经血雨腥风,终于建立了大明政权。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最为信任的...
原创 旧...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有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习惯于将身居高位者神话。比较著名的有刘邦之母与神龙交合、隋文帝...
隋唐诡事录:逃亡少爷饱餐一顿,... 隋炀帝征辽期间,十二军覆没,总管来护因此触犯军法被斩,炀帝怒不可遏,欲将来护的诸子一并诛杀。来护的儿...
原创 身... 李斯,向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制订国家政策,功不可没;另一方面,他和赵高...
原创 三... 三国名将赵云,赵子龙,可谓蜀汉刘氏政权的元老级人物,与关张齐名。赵云勇武,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战斗力不...
原创 苏...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苏联曾经是一...
原创 1... 文 影中纪实 编辑 影中纪实 前言 1985年,吉林的张金泉、张金禄兄妹二人乘坐火车抵达朝鲜平壤。 ...
原创 易... 易中天曾在北京大学作演讲,认为湖北襄阳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古时城区位置跟现在截然不同,不要以现在城区...
原创 1... 1954年8月11日晚上,时任国民党海、陆、空三军总参谋长的桂永清,在接到魏道明夫妇的邀请后,携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