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上千年前的“表情包”,赶紧“收藏”!
创始人
2024-11-03 13:36:58
0

原标题:这份上千年前的“表情包”,赶紧“收藏”!

六朝博物馆内展出的人面纹瓦当

在中国传统土木建筑屋顶,屋檐边缘连接筒瓦头部的下垂部分被称为“瓦当”。它既能保护木质椽头免遭风雨侵蚀,还具有装饰美化的功能。瓦当上图案千变万化,是今人探究古代社会习俗、审美风尚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南京六朝博物馆,就展出了南京本地出土的各类型六朝瓦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人面纹瓦当,六朝博物馆还以人面纹瓦当作为该馆官方标志。

瓦当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纵观六朝时期南京本地出土的瓦当,其主流纹饰图案先后经历了云纹、人面纹、兽面纹、莲花纹四种演变。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人面纹瓦当,主要流行于孙吴中后期至东晋早期,具有时代跨度小、地域特色鲜明的特点。

从六朝博物馆展出的人面纹瓦当可以看出,该类型瓦当直径大多在13到15厘米。这些人面纹瓦当的五官、胡须及神态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有的开口大笑,有的抿嘴微笑,还有的或满脸愁苦、或慈祥和蔼、或流涕似哭,形象生动逼真。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的不断高涨,六朝博物馆展出表情各异的人面纹瓦当也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被称为来自1000多年前的“表情包”。

人面纹瓦当的纹饰图案是如何起源的?长期从事南京地区六朝考古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在《论南京大行宫出土的孙吴云纹瓦当和人面纹瓦当》一文中指出,人面纹瓦当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临淄城遗址,但其风格与南京地区六朝人面纹瓦当相去甚远。

据史料记载,公元247年,孙权为表节俭爱民,下诏将武昌旧宫的瓦材运送至建业,用以修缮太初宫。此时正是人面纹瓦当开始流行、逐步取代两汉的云纹瓦当的时间。湖北鄂州也曾在孙吴时期的水井中出土与南京极为相似的人面纹瓦当。王志高认为,人面纹瓦当的出现或许与这段历史有关。

在六朝时期的南京,人面纹瓦当流行时间很短。两晋之间衣冠南渡,随着东晋政权在南京建立,建筑所使用的瓦当很快被具有强烈中原文化特征的兽面纹瓦当所取代。然而正因为出现时间短、地域特色鲜明,人面纹瓦当就成为展现南京六朝文化最典型的符号之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衡阳市博文高级中学美术生赴芙蓉... 盛夏绘古镇,笔墨寄乡情 ——博文高级中学美术生赴芙蓉镇写生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恰是亲近自然、迸发...
1947年,宋子文前脚收到两幅... 1942年1月4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子文对财政没有自己的独立主张,始终被英国人的影响所左右,无...
湖北艺术名家“空降”博州!现场... 7月27日,湖北省文联组织知名文艺家代表团走进博州,开展文艺交流采风及创作培训活动。 作为“荆楚风 ...
原创 古... 古代皇帝重用舅舅却不重用叔叔,主要是舅舅们比叔叔可靠得多。 在封建社会时期,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
原创 明... 明朝的特务情报机关,前后一共出现过四个,分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大内厂(也叫内行厂、内厂)。 明...
原创 诸...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被定义为“智多近乎于妖”的地位。有人说,这是《三国演义》在极大美化诸葛亮,但...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中国有名的布衣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伟业丰碑。其出生布衣,后为生计所迫而不得不出家。 朱...
原创 许... 许褚虽然被视为曹操手下第一猛将,但放到整个三国中,他应该是很难排进前十的!那么问题来了,要是许褚遇见...
原创 朱... 中国历史上“得国最正者,莫过汉与明”,这句话只得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草根皇帝刘邦和朱元璋,因为他们完...
原创 诸... 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纷呈,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至今很多人都是津津乐道。而说起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