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到底躲谁?考古显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创始人
2025-05-29 15:04:43
0

原标题: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到底躲谁?考古显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首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的核心体现,首都就是一个国家的门面,它象征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更是这个国家。所以说首都城市的选择,是这个国家继续发展的关键,都城的发展往往都比偏远地区更快,只有先富起来,才能都富起来。如果一个

国家都城被攻陷,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灭亡。

“迁都”也是绝非小事,京城地位的稳定扎根有助于,国家经济实力夯实发展,迁一次都

就是费尽人力物力的大工程,所以绝不可当作儿戏。可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商朝,却在统治时期频繁迁都,这一举动足以震撼世人。商朝频繁迁都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有观点说是为了躲避洪水,经过专家考古后

并非这个原因,那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迁都与洪水的关系

根据我国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中记载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都城有着“前八而后五”的说法,夏朝的第三位帝王太康直到最后一代帝王夏桀,其都城都是斟鄩。

其中的“前八”指的就是商朝推翻夏朝之前,其都城就已经迁徙过八次了,而“后五”则指的是商朝建国之后,到第十九位商朝君王盘庚期间迁都五次。然而从历史文物的发掘,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或许商朝在之后迁都次数远远超过五次。

那么商朝多次选择迁都的理由究竟是什么?“洪水说”一直是大众猜测的原因,而真相真如众人所想吗。而这种猜想却有着无法

解释漏洞,如果说迁都是为了躲避洪水的破坏,那至于需要迁都五次吗,难道说这洪水成了精,追着京城跑吗。根据考古学家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伊洛平原没有发生过任何可能引发洪水的迹象。

而在盘庚之前,我国历史记载,上一次最近的洪水还是祖乙在位期间发生的,这与商朝迁都的时间都是相差甚远。而商朝时期发生过洪水的还有武丁在位时期,从殷墟出土的大量文物中,可以明显发现有发生过洪水的痕迹。

当时明明有证明,洪水多发于殷墟,可是武丁在位期间,都城始终定在安阳的殷墟,没有起过迁都的意思,所以可以证明商朝的迁都于洪水无关。

商朝的地理起源

其实商朝起源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一带,在定都在安阳殷墟之前,殷商的贵族在墓碑选择时,还保持着原有的习俗,将墓碑保持面向东北。中原地区本并没有东北虎造型的文物,众所周知东北虎生存在东北地区,所以就可以证明,这是商朝迁都到中原地区的所带来的。

商朝与传统的封建王朝不一样,根据当时的太史公司马迁记载,自商朝第十代帝王仲丁之后,商朝实行了废嫡

而立弟的政策,皇位有弟则传给弟,无弟则传给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决策使得,众人对皇位皆是虎视眈眈,使得当时国内局势动乱不堪。商朝呈现的并不是

普遍“抛物线”式,而是反反复复的兴衰历程。就是帝王的多次迁都,就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

商朝的第十代帝王仲丁,可谓是在位期间多次迁都,从

毫迁都到器、又从器迁都至相,经过多次兜兜转转的迁都之旅,最后又迁至回殷。好在这几次迁都的地理位置不遥远,整体是从南向北的趋势,不过始终没有脱离山东河北两地区。但是惊奇

的发现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一个比一个贫瘠。

按照人类会向着更适宜发展的地区迁徙,部落南下中原,符合新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正常规律,那么为何又迁徙了多次呢。仲丁生存的年代,是商朝灭亡前一百年,作为一个靠农耕生存的国家。为何会放弃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而选择迁至相对贫瘠的安阳一带?

考古得出来的结论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考古学家通过研究调查,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河南郑州的商城和偃师中出土的青铜器中可以发现,其中兵器占比为15%,而礼器占比却达到80%之高,而在殷墟调查出土青铜器数据却截然相反。不能依据单单青铜器出土比例而下定论,还有一项也是匪夷所思,那就是人殉规模。

早期商朝的人殉数量不多通常保持在个位数,然而到晚商时期,殷墟出土的人殉数量极其庞大。经过科学家对骸骨的检测,发现其中的人种也不相同,其中包括太平洋黑人种、蒙古人种、高加索白人中,连爱斯基摩人种都有。武丁在位时期正是雅利安人四处征战建立殖民地的时期,他们入侵中国,却被武丁带领军队给俘获,正好就将其入葬陪殉。

都城的迁徙象征着领土的扩张,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得到统一,虽说是个国家,但也是许许多多国家的划分。和封建帝国时期还是无法比拟的,一个君主是否有能力的评判标准就是是否能带兵打仗,国家需要不断扩张就需要有良好的军事作战能力。

作战比的不仅仅是人数,比的更是粮草,当时的社会没有优良的兵马,想要运输粮草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而如果频繁迁都,将都城迁至前线附近,就会给粮草运输提供极大的便利或许这才是商朝这种部落民族频繁迁都的真正理由吧。迁都的同时带来军事

战争上的支持,这也是他们维持生存的独有特点。

结语

迁都虽然是提供军事帮助的直接缘由,给后勤的粮草供给带来益处,但是频繁的迁都,也使得国势动乱,都城的防御能力大大削弱,在扩张领土的时候,也决不可忽视国家抵抗外敌的能力。

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是难免会遇到不与你正面对抗的敌人,他们乘虚而入攻占都城时,想必那时候后悔也于事无补了。迁都对商朝来说有利有弊,追求利益的同时,绝不能漠视弊端,否则百年大业毁于一旦时后悔莫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第... 今儿咱们得聊聊一位名叫唐瑜的“传奇”人物,她的故事啊,简直比小说还精彩,但又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想象...
原创 《... 导读:在康熙时代,宫廷内部的权谋斗争层出不穷,每个阿哥府都是一个潜在的继承人培养的地方。而其中,康熙...
原创 外... 大多数人提起蒙古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古族,但是别忘了,在我国北边还有一个蒙古国呢!两者既然都和“蒙古”二...
原创 《... 电视剧《山河月明》正在北京卫视播出,开场就是洪武北征,推算一下时间和地点,应该是明太祖时期的第二次北...
原创 贵... 贵人晋升为嫔,为什么都心花怒放?不光身份转变,还有3大特权 清朝建立于1644年,标志着清军入主中原...
原创 中... 众所周知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家乡。出席中共一大的13人中有...
原创 她... 慈禧是一个长寿皇太后,她是晚清时期王朝的实际控制者,活了七十多岁才去世。她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
原创 两... 洪武三十年三月一日,南京贡院街上人山人海,举目无边。这一天,三年一度的会试即将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举...
原创 中... 对党史军史研究越深,心中的困惑就越多。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终于厘清了“中央军委”和...
原创 “... 作者:桅杆 前面写了红军“草地分家”的两篇文章,引出一个话题,即张主席出走一事。 1938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