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黄兴:从亲密无间到最终决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创始人
2025-05-28 08:02:09
0

原标题:孙中山和黄兴:从亲密无间到最终决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说起黄兴这个名字,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不陌生。他是孙中山的知己和盟友。

黄兴对孙中山的支持、帮助,是巨大的。

孙中山开展革命事业,初期的力量来源于帮会。他自己创建了兴中会,是兴中会的领袖。而黄兴也创立了华兴会,是华兴会的领袖。为了壮大革命力量,黄兴和孙中山商量,把兴中会和华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孙中山当然乐意合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黄兴提议,新成立的同盟会不必走选举程序,直接由孙中山担任同盟会的领袖。

要知道,当时黄兴在会内的声望并不低,要是硬选,孙中山不一定能赢。但是,黄兴知道,这个领袖必须孙中山来做。所以,他以大局为重,坚持让孙中山来主持,自己甘居其下。后来,孙中山经历了历次政治危机,黄兴则始终支持孙中山,站在孙中山一方。

但是,黄兴和孙中山,也因为意见不合,闹过三次矛盾。下面,咱俩就来聊聊,这两位革命领袖之间的矛盾。

黄兴和孙中山第一次发生矛盾,是在1906年。缘由是讨论中华民国的旗帜问题。孙中山主张青天白日旗。黄兴则主张用井字旗。孙中山觉得,青天白日旗简洁大气,内涵丰富。但是,黄兴认为,青天白日旗不美观,而且与日本的太阳旗相似,会让人误以为效仿日本。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在旗帜问题上,孙中山坚持己见,一点不肯让步。黄兴勃然大怒,发誓要脱离同盟会,亲密无间的两人面临决裂。同盟会的大佬章太炎、刘揆一等人见二人火气越来越大,不得不从中调解,提议暂时搁置,日后再议。

这次分歧,是辛亥革命以前黄兴和孙中山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次。具体用哪个旗,最终没有决定下来。直到1927年,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的蒋介石,在南京组建国民政府时,才依照孙中山生前遗愿,把旗帜更定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黄兴和孙中山第二次发生矛盾,发生在1911年广州起义(也称黄花岗起义)之前。争议的焦点是,起义地点定在哪里?

黄兴认为,起义地点应该选择在长江中下游,比如武昌或者南京。他的理由是,起义军一旦攻克武昌或者南京,即可震荡全国。他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吴楚英豪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

能争汉上为先,此复神州第一功。

愧我年来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

但是,孙中山却不同意黄兴的观点,他坚持把起义地点选在广州。

黄兴认为,清政府在广州的势力较大,起义难以成功。

孙中山听不进他的劝告。同盟会里面的一些同志也赞成孙中山。最终,起义地点定在了广州。

虽然黄兴一直不同意在广州起义,但是,一旦决定作出了,他就坚决支持,这是黄兴的优点。他勇挑重担,担任广州起义的总指挥,负责起义的具体事务。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广州起义最终失败了。林觉民等86名同盟会会员在起义中牺牲。黄兴本人也受了伤,连夜逃到香港避难。

黄兴和孙中山第三次发生矛盾,是在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起因是筹建中华革命党。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和黄兴都前往日本避难。在日本,孙中山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革命党人不服从孙中山的命令,党内存有异心。所以,他计划组建中华革命党,要求所有党员只服从孙中山一个人,接受孙中山的绝对领导。黄兴不赞同孙中山的做法,不同意孙中山另组中华革命党,更不同意党员“服从党魁一人”。黄兴认为,孙中山要求党员“在誓约上用中指按上指印,以起矢忠”的做法,既原始又落后,不利于革命党的发展。当时,和黄兴持相同观点的,党内有不少人,比如李烈钧、胡汉民等人,都“不肯附和”。

黄兴多次劝说孙中山,孙中山都不听,两人关系最终决裂。经过调解,黄兴以“静养两年”为由,不再过问孙中山的事业,“此后彼此不谈公事”,并远走欧美。

黄兴的离开,在革命党内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黄兴的日本朋友还发起了“黄兴运动”,表达了他们对这位革命者无比崇敬的感情。

纵观黄兴与孙中山的历次矛盾冲突,每次都是黄兴克制忍让,做出让步,可见其胸襟和气度。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病逝,年仅42岁。孙中山闻讯后悲痛欲绝,第二天即发函海内外哀告黄兴逝世的消息。过去讣告多由死者亲属发布,而黄兴逝世的讣告则由孙中山单独署名发布,可见孙中山与黄兴之间的革命情谊非同一般。孙中山和黄兴:从亲密无间到最终决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看三千年前商人... 在殷墟博物馆“伟大的商文明”展厅,观众参观商朝卫生防疫板块。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摄 □本报...
原创 法...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成立背景和发展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
原创 靖... 前一段时间开历史座谈会,谈着谈着就谈到了靖难之役。 其实整体来看,靖难之役给明朝带来的影响几乎是无法...
原创 别... 三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豪杰,特别是到了三国后期,魏蜀两国的战争,直接演变成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
原创 胡... 在每一段动荡的岁月中,都有着这样的一批英雄,他们掩埋自己的真实身份,避着阳光行走,腰杆上别着刀,心中...
原创 郭... #头条创作挑战赛# 郭琎是明朝前中期的一个文官,出生在新安,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人,起初他...
原创 1... 正所谓"死者为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人在谈及已经逝去的先人的时候,都应该抱有敬畏之心。这其实...
原创 明... 导语:因为古人们生活在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同时又缺乏了相应的影像资料作为证据,因此我们很难了解古人...
原创 八... 在中国的军事历史上,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一句古训“骄兵必败”,这句话哪怕是放在近代和现代战争,也依旧适...
原创 李... 导语: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准备对隋朝发动最后的攻势,朝廷当时已经腐败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