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前,绿营与八旗坚守孤城巴里坤
创始人
2025-05-28 07:32:20
0

原标题:左宗棠收复新疆前,绿营与八旗坚守孤城巴里坤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耿恭之疏勒,杨袭古之北庭,俱是千古传诵的军人铁血气概。用忠贞、守节等无数品格汇聚而成的戍边卫士们,前赴后继维护着祖宗疆土的太平与稳定。

强汉与盛唐,均可谓中国古代史上的军事高峰之一,自然会产生如十三将士归玉门、安西白发兵这般的碧血丹心故事。

可你知道吗?清代也有一版“万里一孤城”,同样诞生了一位坚毅果敢的英雄人物,他与众多戍边将士一同完成了一场跨度长达十年的“孤城保卫战”,用血与火坚守着国家的统一。

这位英雄就是甘肃张掖人何琯,他所代表的战斗就是荡气回肠的巴里坤保卫战。

燎原

1862年,同治皇帝登基,中华大地一片苍夷,内忧外困,千疮百孔。太平军、捻军、以及西南回民等起义力量早已乱哄哄纷纷登场,而一场更大的燎原猛火在西北地区汹涌而起。

同治元年(1862),因调集民团剿捻而发生的阴差阳错事件,致使陕甘地区发生大规模回民武装起事。

这股起事风潮很快扩散到新疆,在大量关于陕甘地区谣言的煽动和部分别有用心者的裹挟下,新疆地区从暗流涌动快速发展为饱病难医。

同治三年(1864)四月,库车地区率先发生反清起义,致使库车办事大臣萨凌阿、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文艺、叶尔羌帮办大臣武仁布及家眷被杀,随后库车失守,兵民尽丧。

库车起义迅速扩展到英吉沙尔、叶尔羌、阿克苏等地,乌鲁木齐清军前往救援,被起义军提前获知,受到伏击后全军覆灭。

多城失守,人心思变,乌鲁木齐提标参将索焕章与河州妥得璘等人趁守军出城援助库车之机,利用所谓陕甘谣言,鼓动民众作乱,乌鲁木齐汉城很快失守。

乌鲁木齐都统平瑞坚守满城待援,可惜已是四面楚歌,乌鲁木齐满城城破,平瑞自焚,八旗兵民竭力巷战不敌,乌鲁木齐满汉两城皆被占领。

在此期间,如昌吉、绥来、库尔喀喇乌苏等地相继失守,就连南疆重镇喀什噶尔也被诸多势力占领,甚至出现清军满、汉将领倒戈。

同治五年(1866),新疆首府伊犁被攻破,伊犁将军明绪自尽。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等重镇的陷落,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南北疆多城或降或败。

新疆全境除了被效忠朝廷的蒙古喇嘛棍噶扎勒控制的塔尔巴哈台外,只剩下东疆重镇哈密和巴里坤仍在坚守。

此时的全疆,部分别有用心者利用宗教幌子裹挟民众纷纷割据,浩罕国来的野心家阿古柏也粉墨登场,杀死"和卓后裔",占据喀什噶尔,企图分裂南疆。

他们的背后多有外国势力闪现,沙俄更是侵入伊犁,新疆清军及民团无力应对,朝廷兵马弥足陕甘,新疆形势岌岌可危。

孤城

巴里坤,东疆重镇,南望哈密,互为锁钥,扼守新疆南北两扇大门。

至同治六年(1867),哈密与巴里坤仍然坚守。哈密连接新疆南北,为新疆门户,巴里坤位处新疆北路咽喉,二地若失,新疆与内地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

早在清准战争时期,巴里坤便是重要的战略前哨和中转枢纽,清廷对此地极为重视。乾隆年间,清朝统一全疆之后,遂多次在此增补行政机构和官职,着力建设。

与其他驻防八旗一样,巴里坤也分满汉两城,两城遥遥相对,互为攻守。乾隆二十七年,巴里坤设置绿营驻防,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又从西安调拨满洲八旗兵前来。

汉城为镇西城,满城为会宁城,汉城在西,满城在东,相距不到五百米,形制极易防守,这般建设为后来的巴里坤保卫战成功埋下了伏笔。

巴里坤满汉兵额三千有余,但直至战前,因空额、轮驻等多重原因,巴里坤驻防兵马两营只有一千余人,但是还有数量众多的各地民团,同仇敌忾的他们成了后来保卫战的重要支援。

同治三年,中路起义军进至古城,先下汉城,随后包围满城。巴里坤领队大臣色谱新诗,本任是古城满营协领,家眷俱在古城,他未作充足准备,便率领巴里坤满汉兵二百人及一部民团前往救援。

但是色谱新诗不懂战事,为人刚愎自用,不听镇标把总高吉官的劝谏,被起义军设计围歼,领队大臣色谱新诗、协领功纳布、佐领惠斌、把总高吉官战死,全军奋勇杀敌,只有十余人脱逃,杀死起义军千余。

随后,古城满城被地雷轰塌,阖城兵民奋勇与起义军巷战,最终古城全部陷落。但巴里坤援军和古城兵民的奋勇抵抗,已经让起义军在心理上产生畏惧。

其后,巴里坤又救奇台县,时任镇迪道道员的文麟正驻锡此地,巴里坤新任领队大臣纳尔济率军押运粮饷前往奇台,期间与起义军遭遇,文麟与纳尔济竟派团练接敌,自己丢盔卸甲逃回了巴里坤。

同治三年至同治四年,巴里坤和哈密接连发生起义,巴里坤由于绿营护理总兵何琯等人的一力维持,总算保持住了稳定局面,但哈密被起义军控制,巴里坤彻底沦为孤城。

同治四年到同治七年,哈密起义军先后四次攻击巴里坤,在这样的形势下,巴里坤清军仍两次收复哈密,可谓在左公进疆前居功至伟。

同治四年六月,哈密起义军发兵六千,何琯与纳尔济沉着应对,在满汉两城发枪炮射击,又趁敌军造饭之机,发马步兵勇出城攻击,将起义军击溃。

八月,哈密起义军又发兵万余攻城,何琯率领绿营六百、八旗兵四百,加之团练及商队护从,共计五千兵力出城应敌而大获全胜,何琯也因此战实授了巴里坤总兵。

到了同治五年,哈密起义军又分两次来攻,均被何琯与纳尔济等人击溃,自此,哈密起义军再不敢来巴里坤攻城。

他们改为杀掠巴里坤周边,何琯等人又用此机会,联合乌里雅苏台派遣的蒙古骑兵合围起义军,大胜而归。

同治七年到同治十二年,巴里坤主要负责协防哈密,并派出马步兵参与与白彦虎等部的作战任务,巴里坤在十年间始终未被攻破,仍屹立不倒。

光绪元年,刘锦堂与金顺开进新疆,坚守的巴里坤再次成为前哨和中转站。

何琯,也因公晋升四川提督,后因性格不容于官场,辞官回乡,终老张掖。

结语

巴里坤保卫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无法与古之事迹媲美,但其历史意义仍不可否认。何琯等满汉将领,团结一心戍卫国家疆土,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非... 引言:时代在更迭,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不过我们应该铭记的是,我...
原创 大... 《资治通鉴》有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自古功臣,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原创 诸... 十年传成癖,搰搰闭门读。高志尊所传,而肯曲从俗。抱此奇特操,平步可金玉。况复同窗友,槐庭秉钧轴。事有...
原创 为...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现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其实就是要以最少的配置,最高的效率,完成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原创 被... 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英雄。在英雄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无能的人。就拿刘备的儿子阿斗来说吧,他在刘备...
原创 做... 中华文明作为四大古文明之一,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文化方...
原创 石...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19世纪中叶爆发的最大反清运动,是农民阶级追求救国道路的伟大尝试。尽管最终以失败告...
原创 面... 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封了6公28侯,总计34位开国功臣。 但是在随后的23年时间里,共有2...
原创 刘... 刘邦在西入秦关的过程中,不断地与秦兵作战互有胜负。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时候秦军的实力还很强大,...
原创 马... 导语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