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翻开中华5000年文明历史,从商鞅到白起、从岳飞到袁崇焕,多少能臣良将和皇帝出生入死,最终却落得身败名裂。
这些名人退出历史舞台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最让人扼腕叹息、也最让人匪夷所思的当属汉朝的周亚夫。他堂堂汉朝丞相,竟是因为吃饭时,汉景帝没有赐给他筷子,最后被皇帝给处死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时隔千年,拨开历史的重重迷烟,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大将军周亚夫的故事。
相士许负算命
西汉开国之初,有一位大将名叫周勃,而周亚夫便是他的后代。年轻时,他曾经做过河内郡太守,也算是当时年轻有为的“高富帅”吧!
更有意思的是,汉朝著名的女相士许负给他算命,她一口笃定地说:“三年后,你可升为为列侯;八年后,就会出将入相,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再过九年,你就会饿死......”
年轻气盛的周亚夫觉得许负这玩笑开的未免太大了,他对许负说:如果我以后可以出将入相,那时候家财万贯,怎么会饿死呢?”许负没有过多解释,只是指着周亚夫的嘴说:“你就是饿死鬼的面相。(大致意思)”
当时,周亚夫一笑置之,觉得相士的话太过不靠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胡扯。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后来的人生当中,许负的预言一点点变成现实。
三年后的一天,周亚夫的哥哥周胜因触犯王法,被当时的汉文帝剥夺了爵位。而汉文帝求才若渴,又不忍心周家从此没落,于是就封了周亚夫侯爵,算是对周家的一种补偿,当然这也是皇帝的驭人之术。
时间匆匆又过去了5年,大约在公元前158年,北方的匈奴大举进攻大汉边境,时任周亚夫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将军,驻扎在汉朝细柳地区。
有一天,汉文帝到军营视察三军,但周亚夫却一身戎装相见,并大胆地下令汉文帝的马车不得疾驰,汉文帝是一代明主,不仅没有发火,反而觉得周亚夫治军有方。
其实在这个时候,便可以看出来周亚夫的性格刚正不阿,也正是这种性格为他以后的死埋下了祸根。汉文帝非常赏识周亚夫,君臣之间的信任有如鱼和水的关系一样,但这样的局面并不长久。
汉景帝与周亚夫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临驾崩于未央宫,临终时托孤,他告诫后来的汉景帝:“大汉王朝如果发生了战乱,只有周亚夫可以率军平息”。言下之意,就是让汉景帝只要重用周亚夫,大汉王朝就可以享天下太平。
汉文帝驾崩以后,大汉王朝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战乱危机。汉景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诸侯七国发生叛乱,皇帝听了父亲的话,让周亚夫带兵平叛。
周亚夫临危受命,被汉景帝任命为太尉,领军东进与叛军作战。临行前,军神周亚夫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出兵战略:其一,以梁王刘武的军队拖住吴、楚军队主力,其二寻找时机袭击对方的粮道,断掉他们的后路。
果不其然,在之后的作战中,梁军受到了吴楚军压迫,不停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却按兵不动。汉景帝对周亚夫也是言听计从,对于弟弟的各种“上奏”也置之不理。
因为汉军的轻骑兵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道供给,长期缺粮的叛军反扑未果,最后崩溃了。七国之乱仅仅历时三个月就被平息,经此一战,汉景帝对周亚夫更是委以重用,朝廷的大事都让周亚夫参与决策。
接下来的时间里,周亚夫的官运亨通,从太尉一直做到丞相之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之大难以想象。但是俗话说得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权力也为周亚夫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悲惨的结局
在之后的日子里,周亚夫因为反对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以及反对汉景帝封皇后兄长王信为侯,与皇帝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再加上梁王在窦太后面前不断地攻击,周亚夫的情况岌岌可危。
自古以来,皇室之争哪里是臣子该搅合的,所以经历过这次斗争之后,周亚夫逐渐失宠于汉景帝。后来的日子里,周亚夫再向皇帝提建议,皇帝基本都忽略不计了。
眼看自己苦心劝谏却得不到皇帝采纳,一气之下,周亚夫就假装称病,汉景帝也借坡下驴,免了周亚夫丞相的职位。此时,周亚夫已经是一介草民,手上没有半点权力。
但是皇帝会放过他吗?答案是不会的,一件事情的发生,更让汉景帝下了杀周亚夫的决心。一天,汉景帝宣召周亚夫入宫赐宴,席上给周亚夫身边放了一大块没有切开的肉,而且也没有放筷子。
看到这样的情况,周亚夫有些不满,便向身后的太监索要一双筷子,语气也不是很和善。见此,汉景帝心中也有些气愤,便对周亚夫说了一些“重话”——此不足君所乎!
周亚夫心中已经知道皇帝对其不满,一番向汉景帝跪拜谢恩后,径直地出宫去了,连声招呼都不打。景帝大怒:“周亚夫如此无礼,太子岂能约束这等人?”言外之意就是此人不能留。
到这里,汉景帝和周亚夫君臣二人的信任就此荡然无存,而且汉景帝还认为周亚夫会威胁未来的太子,所以他便想要杀了周亚夫,只差一个除掉周亚夫的借口罢了。
不久之后,这个机会也来了。周亚夫年迈之时,他的儿子为他准备后事,未经皇帝请示,私自购买五百具盔甲准备陪葬用,却不料不手下的人告发。
要知道购买兵器盔甲,在汉景帝心中可是犯了大忌讳,何况周亚夫用兵如神,如果起兵造反,岂不是祸乱天下?于是,汉景帝命令廷尉以谋反罪审理此案。
在监狱之中,周亚夫申辩:“这些盔甲,是陪葬用的,不是造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廷尉竟然说:“您就算生前不在地上造反,也打算在死后在地下造反!”
事情发展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周亚夫百口莫辩,他很清楚汉景帝的用意,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便是这样一个到底。
周亚夫也知道自己绝无活路,但他不甘心无端受辱,于是绝食了五天,吐血而死,一代军神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死得也非常凄惨。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他虽然屡立战功,但不免功高盖主,而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因为周亚夫本人的性格过于强势,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威胁到了皇权,小命自然是不久远。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