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大家一定很熟悉。这位历史上著名的“乞丐皇帝”,有着一段让人人惊叹的发财史。朱元璋在成为明朝开国皇帝之前,曾为地主放牛,在寺庙里当过和尚,最低谷时甚至做过乞丐。朱元璋自洪武元年(1368年)登基称帝以来,性格变得喜怒无常、暴躁,在位期间杀人无数。
尽管朱元璋的铁血战术让朝廷众人人心惶惶,但他依然爱才,懂得善用人才。作为一个皇帝,他也是非常称职的。朱元璋在位期间,奖励农耕,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严惩贪官。在他的努力下,战后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然而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和长子朱标之间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铁血暴力的朱元璋
由于朱元璋的奋斗之路太过艰难,他在称帝之后性格就变得非常多疑、暴躁。他一有事就大开杀戒,对官员的态度和手段极其强硬。比如,朱元璋刚即位时,为了惩治贪官污吏,下令凡贪污白银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死刑。在他的统治期间,总共有数十万王公贵族和官员被杀害或受到牵连。
事实上,朱元璋对后世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废除了宰相制度。建国初期,朱元璋害怕开国大臣、宰相等高官限制自己的权力,所以不择手段地打压,甚至创造了骇人听闻的“胡兰氏”。 ”,不仅杀害了宰相胡惟庸、蓝玉,还牵连了数十名王公贵族,有记载的有近六万人被杀。这个案子一共持续了十年。
“胡兰狱”后,朱元璋以宰相越权为由,废除了宰相制度。从此,皇帝一人掌管六部,一切内务都由朱元璋一人处理。后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设立了内阁,权力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中。但内阁只是帮他做事,并不帮他做决定。时间一天天过去,朝堂上除了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已经没有人了。
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就是明朝著名的儒臣宋濂,仅仅因为他的孙子与造反党有联系,就被家人贬到了四川。如果不是太子是他的学生,在朱元璋面前为他求情,宋濂可能当场就掉了脑袋。正是因为朱元璋滥杀无辜,明初英雄所剩无几。这间接导致了他死后,在靖难之役时朝廷甚至没有可以派出的将领。
2.王子为老师求情
宋濂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朱元璋本人誉为“开国文臣第一人”。他还制定了明代大部分宫廷礼仪。宋濂年轻时记忆力过目,说话能说得一清二楚。即使后来当了大官,他也没有停止过一天的读书学习。甚至元顺帝亲自向他求仕,他也多次以孝顺父母为由拒绝。
朱元璋虽然残暴,但也是一个爱才之人。当太子朱标到了读书的年龄时,他打算为朱标聘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想了想,宋怜自然接下了这份工作。于是在朱标五岁时,正式聘请宋濂为他讲学,教授他儒家经典。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朱标长大后为人慷慨正直,在朱元璋下令杀人时经常劝阻他。
后来,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受到牵连时,宋濂已经退休回到家乡。此时他已经七十岁了,却莫名其妙地被抓获,押往京城准备行刑。可怜的宋濂为明朝效力了半辈子,辅佐了两代人,最后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斩首。因为朝中文武百官都怕受到牵连,所以没有人来替他求情。
太子朱标听说此事,极力劝阻父亲不要冲动。他跪倒在朱元璋面前为宋濂求情,含泪请求他赦免老师。就连马皇后也劝说他,看在他忠心报国的份上,不要杀宋濂。但朱元璋此时却想除掉那些高官,于是对朱标说:“等你当了皇帝,就来赦免他吧!”并坚持要处死宋濂。
3、朱标愤怒投江自尽
朱标明白,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但他跟宋濂相处久了,已经和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朱标悲愤万分,绝望之下跳入金水,以死相威胁朱元璋。当然,此时他们身边还有不少侍卫,没过多久,侍卫就将朱标救了出来。朱元璋怕太子又做出傻事,只得暂时答应不杀宋濂。
然而,心高气傲的朱元璋却不会轻易妥协。他又开始给跳下来救王子的侍卫制造麻烦。他们有的不假思索地跳下去救人,有的脱掉衣服和鞋子才跳下去。朱元璋以不关心太子性命为由,下令将脱衣服鞋子的侍卫处死,并将不脱衣服鞋子的人连续升三级。在我们看来,朱元璋如果不杀人,心里确实会不舒服。
朱标用一群侍卫的生命换来了宋濂的安全。宋濂虽然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也无法避免被贬四川的命运。他本人年老体弱,更何况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在这场冤案中被杀。他身心俱疲,只得独自步行前往四川。结果,他在到达四川之前就病死在路上了,享年72岁。此时距离朱元璋赦免他才过去一年的时间。
总结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果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在位,生存到退休都是问题。朱元璋是如此的暴虐和任性。一方面,他为自己建立了绝对的权威,从而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他也得罪了太多的人,杀伤无辜的人太多,最终也会遭到报应。正如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让他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一样,也让他体会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