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相信是大家最熟知的清朝官员了,他的名声相信比任何一个清朝的皇帝都大。和珅(1750-1799年),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乾隆时期的宠臣。乾隆四十一年更是被赐紫禁城骑马,全家抬入正黄旗。做为臣子,他的高调,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和珅一生中提升之神速、管事范围之广、权力之大,在清代历史上极为罕见。在乾隆的宠信、重用之下,和珅成为其心腹大臣,甚至成了专横跋扈的“二皇帝”。和珅培植党羽,结党营私,其关系网迅速膨胀,党羽遍布全国各地。和珅的弟弟和琳本只是笔帖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后,因和珅的关系,官位竟升至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四川总督。和珅集团的骨干苏陵阿由于和珅的特别关照,很快从内阁中书被提拔为兵部侍郎、户部尚书、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等。地方上,如山东巡抚伊江阿,河南巡抚景安,两淮盐政使征瑞,都是和珅安插的亲信。
和珅长期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并在乾隆皇帝晚年体衰之际趁机实行专权乱政,连诸皇子对他也敬畏三分。特别是乾隆退位做了太上皇之后,和珅更是有“挟太上皇以号令皇帝之势”。例如,对川楚军情秘而不报;任意撤去天津运司武鸿;擅改朝廷成规,不准蒙古王公来京觐见皇帝。由于长期把持户部、内务府三库等财政部门,和珅实际上把全国的财政大权长期集中在自己手中,同时利用为皇帝筹款之机大肆掠财。和珅集团的成员也个个都是贪污能手,乾隆晚期出现的贪污之风与和珅专权乱政不无关系。
在和珅的眼中只有乾隆皇帝,他不但不把群臣放在眼里,即使对刚即位的嘉庆皇帝也大为不敬。嘉庆三年(1799年),乾隆皇帝死后不久,嘉庆皇帝立即宣布和珅20条大罪,被赐死,结束了他20多年的专权局面。民间传说,和珅被查抄出的家财达白银八亿两,而当时大清国库年收入也不过白银七千万两。所以,老百姓称之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