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谈起慈禧太后,常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仿佛她是一个阴险恶毒的女人。尤其是在一些电视剧中,慈禧被塑造成一个霸道、奢侈、愚昧的形象,让人对她深感厌恶。然而,作为一个女人,慈禧也有她无奈的一面。想要真正了解慈禧,就需要深入了解她入宫后是如何逐渐赢得咸丰帝信任的。慈禧17岁入宫,此时已经是入宫选秀的最高年龄限制。这也说明,在同一批进宫的美女中,慈禧是年纪最大的,比其他美女更加成熟、懂事。从入宫到获得咸丰帝的信任,慈禧所用的手段都是被迫的。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被逼到某个地步时,他或她会尝试寻找解决方案。而且只有聪明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不可否认,慈禧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女人。
当时,有60名秀女入宫。经过皇帝和太后的亲自接见,22名秀女最终留在了宫中,成为了咸丰帝的妃子。后宫的妃子分为八个等级。除皇后一人外,其他七级均可有多位妃子。因为她的名字是兰儿,慈禧有幸被咸丰皇帝册封为兰贵人。贵人在妃嫔中排名第六,地位相对较低。更让慈禧难以接受的是,咸丰帝不仅仅册封她为贵人。除了她之外,还有黎贵人、万贵人、彝贵人等。 此外,还有贵妃、贵妃、嫔妃、常载、许嫔等几个级别的妃子。可想而知,每个妃子面临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前两年,慈禧未能获得咸丰帝的青睐。并不是慈禧不漂亮,而是因为咸丰皇帝当时很忙。慈禧的容貌虽然不是全国最美丽的,但至少也是百人之中最好的之一。据《清史稿》等史料记载,慈禧皮肤白皙,举手投足间显得雍容华贵,尤其是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就像两潭清泉,让人过目不忘。第一眼。当时,朝廷正与太平天国交战。随着绿营节节败退,咸丰皇帝日夜忧国,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后宫妃子。加之后宫妃嫔众多,竞争异常激烈。没有一定背景的妃嫔想要赢得皇帝的青睐并不容易。
就在这关键时刻,慈禧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按理来说,女儿出嫁后,得知父亲病逝的消息,就应该回去参加葬礼。这是人性。然而,由于慈禧的地位太低,她未能得到皇帝的许可。慈禧悲痛万分,但她决心要在后宫脱颖而出。作为一个妃子,要想在后宫脱颖而出,就必须得到皇帝的宠爱。经过两次努力,她逐渐接近了咸丰帝的目标。
首先,慈禧加强了自身修养。在后宫,女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虽然外表很重要,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慈禧看到后宫的人都长得不错,所以她决定不以貌取胜,而是通过知识来展示自己。慈禧在这方面有优势。她不仅懂满文、汉字,这在当时是难得的人才,而且还有绘画天赋。她自幼酷爱绘画,在后宫刻苦学习。通过勤奋好学,她很快在绘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外,她有着一副好嗓子,擅长唱一些流行小曲。慈禧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后,不断向宫中会画画、会唱歌的宫女、太监请教。她的进步让她在后宫脱颖而出,成为了令人敬佩的女人。
其次,慈溪加大社会活动力度。善于交际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更受欢迎。慈禧虽然家世并不显赫,但她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因此深受后宫众人的喜爱。她与太监安德海成为朋友,在安德海的帮助下,她接触到了咸丰皇帝身边的太监。这些太监成为慈禧接近皇帝的桥梁,成为她的线人。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充分准备的人身上。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五月,慈禧被派往圆明园侍奉咸丰帝。入宫两年多,慈禧等待机会。
一天傍晚,咸丰皇帝在太监的陪同下,到御花园散步。这一切都在慈禧的计划之中。她要太监引导皇帝到她的寝宫。当慈禧得知皇帝要朝她的宫殿走来时,她精心打扮,假装不知道,唱起了一首优美的江南小曲。咸丰帝被她的歌声所吸引。当他看到自己所供奉的妃子如此美丽时,他忍不住握住了她的手。从此,咸丰帝对慈禧十分宠爱,尤其是在她生下了皇帝的独子载淳之后。她的地位迅速上升,很快就被册封为宜妃,成为后宫除了皇后之外最有权势的女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慈禧一开始并没有赢得咸丰皇帝的青睐,但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赢得了皇帝的赏识。她之所以能够在后宫众多的妃子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她在后宫的努力。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提高自身修养、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至关重要。社交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而自我修养可以帮助我们更长久地抓住这些机会。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