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最后的名将赵充国:历三朝,一举一动都充满智慧
创始人
2024-11-02 06:41:31
0

原标题:西汉最后的名将赵充国:历三朝,一举一动都充满智慧

作者:赵心放

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陇西上邽(现甘肃天水西南)人,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经历了武帝、昭帝、宣帝三朝,为国家的强盛和边境地区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骁勇善战名震边陲

赵充国生活在西汉的边陲重地令居,自幼聪明好学,懂兵法,知谋略,通晓边疆各族情况,且练就了使枪弄棒骑马射箭的好功夫。23岁那年投军,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汉武帝的羽林军。

天汉二年(前99年),赵充国以代理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天山,回师时被匈奴的重兵包围,在死伤惨重,弹尽粮绝之时,赵充国挺身而出,组织敢死队,百余壮士冲锋陷阵,勇敢地杀出一条血路,大部队紧随其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赵充国身体受伤的部位多达二十多处,正在外面出巡的汉武帝得知情况后立马召见他,并亲自查看他的伤势,不停地点赞他英勇顽强的精神,并任命他为中郎、车骑将军长史,自此他屡立战功,不断得到升迁。

汉昭帝朝时,武都氐人图谋不轨,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的职位前去处置,因作战有功,晋升为中郎将。在出征匈奴中,他生擒了匈奴酋长西祁王。汉昭帝去世,赵充国支持大将军霍光拥立汉宣帝有功,被封为营平侯。后数次率军出征,均获全胜。赵充国年老退休时,汉宣帝赐安车驷马和黄金,凡遇边境发生战事,朝廷都要请赵充国参谋用兵的策略。

(二)用兵老成持重有主见

有两则例子,说明赵充国是一个足智多谋,有主见的人。

有次羌族人入侵西汉边境,汉宣帝询问大臣们,谁愿带兵前去杀敌。已七十多岁的赵充国自告奋勇承担此重任。宣帝问需要带多少兵马去。赵充国回答,打仗带多少兵去,不能凭空猜想,百闻不如一见哦,我亲自到边境观察一下,在那里把作战地图画出来,再具体确定计划。

后来赵充国根据侦察情况,制订出屯兵守边、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并确定了作战计划上报朝廷。不久,汉宣帝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略,安定了西北边境。赵充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说明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有一次,朝廷派他到边境地区去对付入侵敌军。据他的观察,敌军实力虽然很强但军心不齐,于是他就决定采取招抚的办法,经过他的努力,果然就有一万多敌军前来投诚,由此赵充国打算撤回主力部队,只留一小部分人马留在原地,等待所有的敌军归顺。

然而,在他向皇帝报告情况之前,皇帝已经发布了要限时全面攻击敌军的命令,经过反复斟酌,赵充国决定根据自己的计划办。赵充国的儿子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马上派人劝赵充国接受皇帝的命令,免得因为违抗皇帝的命令而遭到杀身之祸。

他深深地叹口气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我要用生命来坚持我正确的主张,为皇帝扭转这种局面。赵充国向汉宣帝报告了他撤军的想法,汉宣帝接受了他的意见,最终招抚了投诚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屯田湟中光照史册

赵充国打击闹事先零羌的军事战略取得胜利后,敌人只剩九千多人,而陆续调来参战的西汉军队达六万多人,国家经济负担十分沉重。在不能马上撤军的情况下,赵充国认为部队只有实行屯田,强兵足食,在湟中地区做长期打算,才能最后战胜敌人,消除边患。而皇帝和朝中大臣们急于破敌收兵。

面对皇帝下达的进兵诏书,病中的赵充国又一次抗旨上奏。汉宣帝难以决断,于是下旨询问,实行屯田何时才能消灭敌人?赵充国第二次上屯田策,对屯田作了理论概括,论据充分,提出屯田有十二条好处,出兵则有十二个危害。把骑兵撤回,留万人屯田即可。

汉宣帝仍不放心,说如何应付敌人的进攻?赵充国第三次上屯田策,进一步提出了屯田内有减少经济开支的好处,外有防止敌人侵犯边疆的准备。他指出湟中地势平坦,便于相互呼应,周围有高山便于了望。敌人驻扎在风寒贫僻之地,很难长期支持下去,我军就能不战而取得全胜。汉宣帝和朝中大臣最终理解了赵充国的良苦用心,同意了赵充国的建议。

大部队撤走后,赵充国率领一万步兵屯田,兴修水利,整修交通,将内地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运用于边疆,对发展边疆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敌人见西汉军队作长期驻守的打算,军心开始动摇了,不断有人前来投诚。过了一段不太长的时间,赵充国见局面趋于平定,于是上《请罢屯兵奏》,经批准后率军凯旋。

赵充国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他的战略眼光总是高人一筹,他的军事打击和攻心瓦解相结合的军事策略,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他的屯田理论 和实践,常为后人引为楷模。他刚正不阿,无私无畏,敢于坚持真理的个人品德,垂范于后世。

清代王夫之曾评论他,全靠赵充国的坚持,不然国家要处于危难之中。

【作者简介】作者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人。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首个“全国茶叶碳足迹数字化... 钛媒体App 9月4日消息,中国首个聚焦茶叶全产业链碳足迹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全国茶叶碳足迹数字化...
原创 秦... 大秦最后一轮明月——败军之将章邯(5) 主笔:闲乐生 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反秦战争中,章邯之所以能在前线...
原创 东... 提到三国时期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蜀汉的五虎上将,或者曹魏的五子良将。然而,东吴的四大都督,...
隋炀帝扬广:一个被历史误解的皇...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炀帝杨广常常被视为暴君的代名词。他的统治被指责为奢侈、残暴,甚至是导致隋朝灭亡...
原创 最... 1933年3月初,红军在四川大巴山深处的木门场举行扩红招兵活动。一位连长热情洋溢地讲述了参加红军的十...
原创 玉... 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玉皇大帝是三界的主人,而每次与玉皇大帝一同出现的那个女性,就是我们常说的王母娘娘...
原创 王... 历史上关于王莽的评价很多,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王莽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篡逆者,也有的人认为他是伟大的改...
原创 为... 提到扁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这一代的历史课本中,常常能看到许多关于他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在许多人...
原创 印... 印第安人是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土著民族,若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貌,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印第安人的长相与...
原创 地... “你你你,怎么是你?你竟然活着回来了?” 一地主和长工阔别两年,本以为会阴阳两隔,这辈子不会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