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秦琼并没有参与,甚至有些人说他在那时因公外出。但实际上,秦琼确实参与了这场历史事件;并且对于李世民来说,尉迟敬德的忠诚度高于秦琼。
关于秦琼是否参加玄武门之变,之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我的看法,结果引起了争议。许多人批评我篡改历史,甚至有些人断言秦琼根本没参加玄武门之变,还有人提到秦琼当时在外地出差。其实,我只是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绝不敢篡改历史,只是根据史实进行分析。我会以正史《旧唐书》为基础,再结合其他史料和合理推测来探讨秦琼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我的证据比较直接,在《旧唐书》中至少有三次明确提到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记载: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太宗本纪》同样提到秦叔宝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在《秦叔宝列传》中还特别写道,秦琼和长孙顺德等人共同讨伐建成余党。这几段文字毫无歧义地证明了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旧唐书》是被史学界公认的正史,可信度较高,而《新唐书》虽然未提到秦琼,但也没有证据显示他不在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新唐书》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非常简略,只在个别传记中提及,且没有提供太多细节。这是因为《两唐书》都属于传记体史书,事件往往散布在个人事迹中,难以全面呈现,因此导致玄武门之变的重构变得复杂。例如,《旧唐书》关于参加人员的记载就有过不同的版本,数量上有九人和十七人之分。通过分析各个个人传记,我至少找到了三十个相关人物,而这些还不包括一些未直接参与现场的关键人物如张亮和温大雅,也没有涉及到李勣等争议人物。我整理了一个可能的参与者名单,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顺德、尉迟敬德等,共计30人。 至于《新唐书》为何对这段历史记载得如此简略,我推测这是出于史学家的技巧,可能有意减少过多细节,以维护李世民的正统性。因此,不能因为《新唐书》没有记载秦琼的参与,就断定他没有参与。事实上,《旧唐书》列出的这些人物中,秦琼显然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 至于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角色,史书中没有直接的记载,我只能根据现有史料作出推测。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设定了七个战场,分别控制不同区域并针对特定目标。其中一条是防止李建成从永春门进入宫城,秦琼很可能在这一战场中与程咬金和张士贵一起行动。永春门虽然没有像玄武门那样成为主要的战场,但仍发生了战斗,且在东宫侍卫试图闯入宫城时,秦琼等人带领部队顽强抵抗,直至李渊同意交出兵权,宣布停止战斗。 因此,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贡献并不小,只是由于李建成选择了玄武门作为主要进攻路线,永春门未能发挥更大作用,使得秦琼的表现没有尉迟敬德那么突出。对于秦琼是否比尉迟敬德更忠诚的问题,从史料看,秦琼与李世民的关系远不如尉迟敬德与李世民那么亲密。尉迟敬德虽然加入唐军较晚,但他曾因旧部背叛而面临信任危机,并一度被关押,差点丧命。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尉迟敬德不仅被释放,还得到了金钱和安慰,这份深厚的信任为后来的忠诚奠定了基础。尉迟敬德曾数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特别是在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关键时刻正是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 相对而言,秦琼与李世民的关系更加偏向于工作层面的合作,私人情谊较少。虽然他在秦王府的职位较高,但未曾像尉迟敬德那样与李世民有过生死之交。因此,秦琼并不能像尉迟敬德那样被视为李世民最为忠诚的支持者。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出,尉迟敬德的忠诚程度显然要高于秦琼,特别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尉迟敬德无疑更为突出。而秦琼,尽管参与了这场变故,但他的贡献和忠诚度相较尉迟敬德,确实有一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