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段子高手曾国藩,曾因祁门百年无人中举亲自题词,此后连中数人
创始人
2025-11-25 16:31:24
0

曾国藩的形象,常让人觉得冷静、严肃且深沉。然而,通过身边人的回忆,我们却发现,曾国藩并不像外界认知的那样一味严厉,反而有着不为人知的幽默和亲和力。与他交往过的人们常提到,曾国藩的言谈风趣,常带有诙谐和轻松的一面,这让他成了一个既严肃又充满魅力的人物。 李鸿章曾回忆,在与曾国藩及湘军的其他将领一起用早餐时,曾国藩总是时不时讲些幽默的话:在营地里,每次大帅(曾国藩)邀请我们吃饭,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聊一些深奥的话题。最搞笑的是,曾大人特别喜欢讲笑话,总能让我们笑得肚子疼。可他自己却总是坐在那里,面无表情,捋着胡须,看起来仿佛一切都不在意。这样的轻松氛围也展现了曾国藩与众不同的一面。 有一次,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讨论用人之道时,他说:人们之间的聪明才智并没有太大差距,优点和缺点各有不同,聪明和笨拙也各有差异,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人才。山中的木材无法造出大工匠所需的精细材料,天也无法降下特别杰出的才子。正在他阐述的当口,赵烈文插话道:大宰相的见解真是极为深刻!曾国藩听后突然捧脸大笑:你这小子,怎么能突然这么夸人?可见,曾国藩不仅思维敏锐,而且常能在严肃的讨论中为气氛带来些许轻松与幽默。

曾国藩的幽默让人意外,甚至连他自己也时常调侃自己。一次,他与赵烈文谈起咸丰七年自己在家守孝的经历,提到有个亲家母想买高丽参的事情,说:乡下哪里有好的药材可供购买?她说省城的高丽参早被我弟弟(曾国荃)全部买走了,我不信,便派人去查,结果果然如此。他还笑着说:每次买十斤高丽参,回去就用竹箱装好,要是有人受伤,居然会拿参渣敷伤口。赵烈文听了忍俊不禁,曾国藩也跟着大笑起来。 曾国藩与赵烈文的互动不仅仅体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一些小细节上。一次,赵烈文因曾国藩获得一等侯封号而兴奋不已,笑着问他:以后该怎么称呼您呢?大人还是侯爷?曾国藩听后露出笑容,甚至大笑道:你就叫我猴子吧!这一幽默的小插曲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趣事。 曾国藩的幽默不仅体现在日常玩笑中,他在面对一些奇怪现象时,也不乏风趣。有一次,曾国藩与赵烈文在夜晚谈话时,突然看到夜空中出现了一个比痰盂还大的星星,亮度甚至超过了月光。曾国藩笑着说:难道这是我命运的预兆吗?如果几天内我死了,那就怪这个星星,我会在我的墓志铭上写上它。然后他又调侃道:弟兄,恐怕是紫微星降临,咱们这些吴地的高士,死得还不够显赫。他们笑成一片,仿佛这只是一个轻松的夜话。

曾国藩不仅是一个深具智慧的人,他还是一个关注细节的智者。有一次,赵烈文得知一位朋友的母亲去世,曾国藩早就预感到了这一消息,并曾告诉赵烈文:倪太夫人不久矣。赵烈文感到十分惊讶,曾国藩解释道:每当我为人写寿樟时,如果墨水没有渗透到纸面,那个人一定不久于人世,这已屡次得到了验证。当赵烈文后来发现曾国藩的预言准确无误时,不禁感叹命运的神奇。 除了军事,曾国藩还十分关注文化和教育。他特别关心安徽祁门县的教育情况。在他驻扎祁门时,发现县城过小,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发展,于是他下令拆除县城墙,并亲自题词:拆去西北城,岁岁出科名,东南留一节,富贵永不歇。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拆除城墙后,祁门的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几年后,竟考中了三个举人。 曾国藩非常重视科考,他恢复了南京的科举考试,并亲自主持了江南贡院的修复工作。为了帮助那些因战乱而贫困的考生,他决定为每位考生发放三十两金作为路费。这一举措让南京在乱世中重新恢复了文化的繁荣,也赢得了江南学子的热烈欢迎,为南京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结来看,曾国藩不仅以其幽默、机智和深思熟虑的举措改变了周围的环境,也展现了与历史上严肃的形象截然不同的一面。他不仅关心国家的兴衰,还关注人民的教育和文化发展,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深思的足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徐... 前言 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位明朝的重要重臣,都是历史中鲜明的政治人物。在明朝的权力舞台上,他们经...
原创 明... 明朝的建立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出身豪门大族,而是一个农民起...
原创 郭...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已经73岁的郭汝瑰终...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位被称为土豪皇帝的历史人物,是大明王朝的一个独特象征。他的成长背景充满了贫困与艰难,经历了...
原创 一... 为什么日本注定无法成为世界大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大家是否注意到,全球性的强国崛起通常都经历了一...
原创 古... 古代的朝廷中有许多官职,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权力和职责。我们常听到大将军、兵部侍郎以及户部尚书等职务,...
读懂笔墨深处的苏东坡:庞鸥《无... 11月22日午后,初冬的暖阳温柔漫过苏州子畏书院的落地长窗,将一室映照得暖意融融。“笔墨真趣——走进...
原创 日... 这篇文章的内容涉及的是历史上的民族冲突,特别是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历史以及相关的侮辱性言语和行为。改写后...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投降诏书,全国人民纷纷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