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相信这些话是一个中国人说的吗?这个人被称为现代大汉奸,一边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却在公开场合大肆抨击中国,甚至毫不掩饰地说:我不喜欢自己的中国人身份,然后还捐给了美国200亿。这些言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动机?为什么他在中国赚钱的同时却抨击祖国?他为何对美国如此卑躬屈膝?说出这番话后,他的命运又如何?
这个人就是恒隆集团的董事长——陈启宗。陈启宗虽然出生在中国,但从小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接受了美国的教育。成长过程中,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使得他在思维方式上和国内人有着明显的差异。陈启宗的家族背景也与众不同,他的父亲陈曾熙是恒隆集团的创始人,而这个集团后来也成为了香港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然而,陈启宗的成长并不容易。虽然他是在美国长大的,但作为亚洲人,他经常遭到同龄人的排挤和欺凌,生活并不如意。然而,这些困境锻炼了他的坚韧性格。尽管如此,他在学业和事业上依然表现出色,几乎没有让父母为他担心。 恒隆集团的创始人陈曾熙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但随着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恒隆集团也面临了不小的挑战。即便如此,陈曾熙带领团队及时度过了这场危机,但公司元气大伤。就在这时,陈启宗学成归来,开始研究家族的产业。他深知,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恒隆集团必须要扩大业务范围,特别是要把目光投向中国内地。 于是,陈启宗向父亲提出了将恒隆集团扩展到内地的计划。刚开始,陈曾熙对这个计划持保留态度,认为风险太大。但经过陈启宗的不断劝说,他最终同意了,并将公司交给了儿子管理。年事已高的陈曾熙也知道,是时候将经营权交给年轻一代了。于是,陈启宗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开始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陈启宗与许多其他香港企业家不同。他并没有选择在北京或深圳这些大城市投资,而是决定在沈阳、天津等二线城市布局。特别是在上海,他选择了一个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块,开始建设恒隆广场。虽然这项投资初期需要大量资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显现。上海的成功让陈启宗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并为进一步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之后,陈启宗继续在沈阳和天津等地扩大市场,尽管最初的投资并未立刻带来回报,但几年后,这些投资的回报逐渐上升,效益突飞猛进。如今,陈启宗不仅在房地产行业占据重要地位,还成立了晨兴资本。这个资本集团与众多知名企业有着紧密联系,尤其与小米的关系密切,晨兴资本曾是小米的第二大股东。陈启宗凭借自己独到的投资眼光,迅速在业内声名鹊起。 除了房地产,晨兴资本的成功也让陈启宗成为了资本界的明星。然而,在一次大学讲座上,陈启宗突然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我不喜欢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这一言论立刻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质疑他是否认同自己的身份。虽然事后他解释说那时由于现场噪音太大导致说错话,但他并没有正面回应是否真的说过这番话。 接下来,更加令人惊讶的是,陈启宗在2014年向美国哈佛大学捐赠了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虽然他也曾向一些中国机构捐款,但与他向国外捐赠的金额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为了感谢他的捐赠,哈佛大学还特别为他设立了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对此,陈启宗表示非常自豪,认为这是对自己家族的荣誉。 此后,陈启宗还继续向他的母校南加州理工学院捐赠了7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他解释说:因为国外的学校拥有世界顶尖的科研资源和人才,而国内的高校与之相比差距太大。陈启宗的这一捐款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批评他,在中国赚得了大笔财富,却将巨额资金捐给了美国,而在国内的捐款却寥寥无几。 更令人不解的是,陈启宗还向美国的其他多个机构捐款,捐款总额达到了200亿人民币。尽管他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但却选择将这些资金捐赠给美国,这让许多人感到疑惑。 此后,陈启宗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向中国捐款会带来麻烦,而向美国捐款则是光宗耀祖。这一言论再次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甚至导致恒隆集团的一些租户选择退租。陈启宗的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人开始抵制他的产品。 尽管陈启宗在某些方面做出了一些补救,向中国一些地方捐款,但与他对美国的捐赠相比,这些捐款的数额显然微不足道。恒隆集团的经营状况也因这些言论而受到严重影响,公司的收益已仅为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最终,陈启宗做出了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的决定,彻底与祖国切断了联系。如今,他的事业在国内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顺风顺水,许多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尊敬他。陈启宗的结局,成为了许多人眼中下场大快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