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江苏省宜兴市人,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1924年,周培源毕业于清华学校,1927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是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第一名中国博士生。1929年,周培源回国后,被聘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开始教学生涯。
1936年至1937年,周培源前往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其间参加了爱因斯坦(Einstein)亲自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并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1943年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并到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海军军工试验站进行研究工作。
1947年后,周培源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在北京大学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并领导建造了北京大学直径2.25米的三元低速风洞。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3月,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6月27日,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80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
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周培源一生主要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他在物理学的湍流和相对论这两个高难度领域中,有着突出的贡献。先后两次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等荣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