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魏国是三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曹操建立了魏国,并自封魏王。曹操的家族内,尤其是在他之后的继承问题上,发生了与清朝康熙皇帝的九子争夺皇位类似的情况。不过,这次的继位争夺战,参与者只有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分别是他的第二子和第三子。两人都非常优秀,曹操在称魏王后,便开始考虑谁能继承自己的位置。最终,魏王的继承权落到了曹丕手中,在他刚刚继位后不久,曹丕便称帝了。那么,历史上的曹植为何没能斗过曹丕呢? 曹操有许多儿子,其中他最宠爱的是曹冲,大家熟知的曹冲称象的那个曹冲。其次,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曹昂,曹昂是曹操的长子。然而,曹昂在宛城之战中阵亡,曹冲也在十三岁时因病去世。曹操因此失去了最宠爱的两个儿子,这使得他在选择继承人时,别无选择。 于是,曹操只能在自己的嫡长子中挑选接班人。当时,曹操的孩子中,只有曹丕和曹植具有争夺魏王的实力。为了保证公平竞争,曹操立下了一个规矩——在儿子们年满20岁之前,不给他们封官。这一规定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儿子们有公平的机会进行竞争。等到曹丕二十四岁时,曹操觉得他已经到了可以培养的年龄,于是便封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兼副丞相,让他成为自己的助手进行培养。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对曹丕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但不知为何,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曹操为何对曹丕有些冷淡。后来的分析认为,曹操对曹丕的反感,主要是因为曹丕性格上存在一些问题。据说,曹丕为人薄情寡断,缺乏人情味,这使得曹操并不十分喜爱他。而曹操之所以更喜欢曹植,是因为曹植身上有一些像曹冲的特质,同时曹植也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当时,曹植身边有杨修作为谋士出谋划策,但杨修的心机过重,曹操对他极为不满。与此不同,曹丕身边有了后来的谋士司马懿,司马懿为曹丕的继位立下了极大的功劳。事实上,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即继承皇位应该由嫡长子来担任。曹操也非常看重这一点,然而曹植却似乎不喜欢这一传统。 曹植未能最终继承魏王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曾经夜闯司马门,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几乎是死罪。另外,曹操曾经向大臣贾诩请教意见,贾诩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话:我怕看见袁绍和刘表。 这句话的含义曹操非常清楚,袁绍和刘表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废长立幼之举,这让曹操更加坚定了选择曹丕作为接班人的决心。最终,曹丕成功继承了魏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