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来自八个省和十三个地区的游击队被整编成了新四军,叶挺被任命为军长。
然而,在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挑起了皖南事变,导致新四军遭遇重大损失。除去约2000名战士成功突围,大部分人都在混乱中失散、牺牲或被俘。新四军的领导层也遭受了重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英勇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后被叛徒杀害,整个军部几乎陷入瘫痪。叶挺在前去谈判时被扣押,最终被囚禁了五年多。虽然抗战胜利后叶挺被释放,但在前往延安的途中,他所在的飞机发生失事,叶挺不幸遇难。尽管新四军遭遇了巨大的打击,但国民党对其的压制并没有阻止新四军的发展。经过重建,新四军继续坚持抗战,并逐步壮大。重建后的新四军组织架构中,共有七个师,分别由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和张鼎丞等著名将领担任师长,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重建后的新四军领导班子究竟有哪些重要人物呢? 新四军的代理军长是陈毅。陈毅本是新四军的核心领导之一,是南方八省游击队的精神领袖。在土地革命时期,他曾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并担任过红四军前委书记。虽然他没有参加长征,但他坚守在革命阵地,历时三年展开游击战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时,陈毅原本应该接任军长,但由于与国民党合作的需要,当时他们不希望由共产党领导这支军队,所以叶挺被任命为军长,而陈毅则成为新四军的第一支队支队长。后来,叶挺被扣押,陈毅成为了新四军的代理军长。虽然他是代理军长,但叶挺仍然被视为军队的正式领导,大家相信他最终会被释放。毛主席和共产党始终没有忘记叶挺,但不幸的是,叶挺因飞机失事去世。与陈毅共同担任新四军领导职务的是政委刘少奇。刘少奇从党成立之初就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并在党内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他曾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还从事了白区党的地下工作。抗战初期,刘少奇深入敌后,创建了山西抗日新军,并建立了华北革命根据地。 在皖南事变发生前,刘少奇担任了中原局书记,事变发生后,他临危受命成为新四军的政委,带领陈毅等人重振新四军,恢复并壮大了华中地区的革命力量。1943年春,刘少奇返回延安,成为中央领导核心的成员,并加入中央书记处,同时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新四军的副军长是张云逸,他的革命经历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追溯到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张云逸在黄花岗起义中表现出色,成为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唯一幸存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时期,他与邓小平共同发动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抗战期间,张云逸参与了新四军的组建和整编,并按中央的指示去澳门邀请叶挺回归。张云逸最初是新四军的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后来成为副军长。在新四军最困难的时刻,张云逸帮助陈毅重新团结了队伍,恢复了新四军的战斗力。当陈毅不在时,张云逸担负起了军部的实际指挥工作。 新四军的参谋长是赖传珠,后来成为开国上将。赖传珠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他从井冈山时期就开始在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包括连队党代表、支队政委、团长、师参谋长等。赖传珠被誉为新四军的大管家,在抗战初期,他参与了新四军军部的组织建设,并协助叶挺、项英共同组建了这支部队。抗战爆发后,他帮助张云逸领导了新四军的参谋工作,为部队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持。解放战争后,赖传珠调任东北,担任了东满副司令员,后转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并与洪学智并肩作战。1949年,他成为了十五兵团政委,并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 新四军的政治部主任是邓子恢,他与谭震林和张鼎丞并列为闽西三杰,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之一。在红军长征期间,邓子恢担任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财政部长。抗战开始后,他带领自己的队伍加入新四军,并担任了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皖南事变后,邓子恢成为新四军的新政治部主任,并参与了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随着战争的发展,邓子恢的领导地位不断上升,他先后担任中原局第三书记、军区副政委等职务,并在解放后成为了副总理,广泛被誉为党内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专家。 在这些革命将领的共同努力下,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