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
博物馆基本陈列浅谈
青博讲堂
/ 主讲人/
王超
中国文物报社全媒体与科技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旅游工委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博物馆学、博物馆传播、公共考古。负责中国文物报社文博在线平台全媒体矩阵运营、全国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宣传展示活动的执行工作。
11月14日下午,中国文物报社全媒体与科技传播中心主任王超受邀来到青岛市博物馆,以《博物馆基本陈列浅谈》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青岛市博物馆赵慧君博士主持,馆内工作人员、青岛市博物馆学会成员及中国海洋大学文博专业学生共同聆听。
王超主任以“感觉”为切入点,指出博物馆陈列的本质在于回应观众与社会的“预设期待”,通过精心的展陈设计塑造出符合展览主题的独特“感觉”。他重点剖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和江西省博物馆三大经典案例,生动展示了不同定位下基本陈列的核心“感觉”——陕历博以“小通史”串联中国文明,尽显宏大叙事与启蒙感;湖南馆立足湖湘文化,用现代视角打造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窗口;江西馆则以“古色+红色”交相辉映,奏响地域文明与革命精神的双重交响。
随后,王超主任继续以三个博物馆为例,剖析了博物馆基本陈列在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上的精妙配合。在内容设计板块,王超主任拆解了“宏观——中观——微观”的三阶构建逻辑。宏观层面,需以中心思想搭建清晰的叙事框架;中观层面要落实展品组合与空间规划的有机统一;微观层面则需细化至展览大纲,小到一件文物的说明牌,大到单元主题的文字表述,都要兼顾科学性与可读性。在形式设计板块,王超主任强调,形式需与内容相辅相成,决定了展览的视觉效果、空间节奏和观众情绪。灯光、色彩、展柜、动线、辅助展项等细节,共同塑造了一个展览的“呼吸”与“心跳”。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王超主任指出,结构决定节奏,中心思想决定高度。一个好的展览,不仅要有清晰的逻辑脉络,更要在空间中营造出张弛有度的参观节奏,让观众在“发现”与“探索”中完成一场文化之旅。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专业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对博物馆陈列理念的深度启发。王超主任用鲜活的案例、系统的理论,为青岛文博界带来了一场思想碰撞,对未来策展实践与空间叙事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供稿:赵慧君
供图: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