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4月7日,摄政王多尔衮带领满洲、蒙古和汉族的重兵南下,准备征讨中原。
4月15日,多尔衮收到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的密报,报告山海关局势紧急,要求增援。于是,他决定立即向山海关进军。 山海关位于长城的起点,地势险要,是防御外来侵略的关键关口。此前,吴三桂和李自成曾在此地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到了4月21日,山海关城已经岌岌可危,眼看就要陷落。4月22日,清军终于抵达山海关,吴三桂立即下令打开关门,迎接清军进入。 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联手攻势下,李自成的起义军由于人数劣势,只能撤退,最终山海关的大门敞开,清军大量进军,迅速占领了中原地区。同年10月,清朝正式定都北京。 吴三桂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已经走向衰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个人的仇恨。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抢走,而他的父亲吴襄也被囚禁。 吴三桂原是明朝的得力将领,既能文又能武,曾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他与清军的关系一度紧张,曾多次与清军发生冲突,皇太极对他极为欣赏,试图拉拢他加入清朝,但吴三桂一再拒绝。 吴三桂和陈圆圆感情深厚。陈圆圆被李自成抢走后,吴三桂痛心疾首,彻底与李自成决裂。为了心爱之人,他愤怒至极,决心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 1644年3月,崇祯皇帝死于煤山,明朝灭亡,吴三桂在此时陷入困境,开始寻求出路。投降大顺似乎是最合适的选择,而吴三桂也有过这种意图。但就在此时,陈圆圆被抢走,父亲吴襄遭受酷刑。吴三桂最终决定投降清朝,带领清军进入中原,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引狼入室的罪人。当时,吴三桂本可以在大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但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导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又因为在是否投降大顺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最终他为清朝提供了中原的入场券,成了清朝的得力帮手。 李自成的军队纪律松散,也是吴三桂决定背叛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宗敏在吴三桂准备投降大顺时,先扣押了吴襄,抢走了陈圆圆,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李自成在失败后将吴家38口人全部杀害,并弃京出走。 然而,吴三桂攻入北京后,终于与陈圆圆重逢。陈圆圆跟随吴三桂一路南下,最终定居于贵州、云南一带,成为当地权势最大的女人之一。吴三桂也在西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一度达到了权势的巅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三桂被视为背叛明朝的汉奸,百姓对他极为憎恨,认为他是亡国的头号罪人,人人欲杀之。 陈圆圆的名声也因此受损,她也成了卖国贼的象征。她的母亲和哥哥都对她避而远之,不愿与她往来。 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周,不久后便病逝于长沙。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继位,退居云南。1681年,吴世璠在昆明被清军围困,最终选择自杀,剩余的吴家部队向清朝投降。 而陈圆圆早已隐姓埋名,选择出家为尼,过起了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