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出 or 庶出?古人不是这么区分子女的
创始人
2024-11-02 05:39:19
0

原标题:嫡出 or 庶出?古人不是这么区分子女的

当下一些影视文学作品描述古代家庭子关系时,常简单地以“嫡庶”区分众子女间的待遇、地位差异。这不仅夸大了“嫡庶”之别,也未能详尽表述“各种”子女的不同。

首先,严格意义上“嫡子”不是“儿子”,它代表一种权力 – 宗位继承权。由于宗位(族长、王位、皇位)的唯一性,所以各家族的嫡子(或“适子”)最多只有一个,除他之外的儿子都是“庶子”(或“众子”)。

诗诂曰:正长之子曰适(嫡),余众曰庶支,庶谓庶孽之众,如木之有枝。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众子者,长子之弟及妾子。
《仪礼注疏》

因此各家族不以“嫡庶”而是伦序来区分众儿子,如某家长子/次子/三子、皇长子/二子/三子等等,互相之间长者为兄、为尊(女儿们的区分也一样)。众儿子在各类活动、仪式中也是依伦序来排定他们的先后和主次。

注:“伦序”不是依照实际年龄来区分前后,而是以确认父子关系的时间来排列。例如过继后又返宗就会导致一些实际年龄大的儿子,伦序排在年龄小的儿子后面。

在古代即便是对家族子女做伦序之外的区分,也不会简单分为“嫡庶”两类,而是依据生母的不同分为五种,妻生子、妾生子、婢(奴)生子、过继子和奸生子。

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妻生子在宗位继承权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妻生子中的长子即“嫡长子”,是各家族“嫡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而且作为“嫡子母弟”的其他妻生子又有着仅次于“嫡长子”的继承顺位。但这并不能说明妻生子就一定高于其余儿子一等。

首先,妻生子们的继承顺位并不直接等于继承权,要成为真正的嫡子还需一个任命(册封)程序。年龄不足(防夭亡)、意外亡故、身体不堪、品性不端甚至是家主不喜欢,都会导致嫡长子或者嫡子母弟不能成为嫡子,进而让位于其他儿子。

其次,除了宗位、世袭爵位继承权,妻生子会被优先考虑外,在家族财产分割上,汉唐宋元明清几朝的律法对“众儿子”都是一视同仁,“诸子均分”或“依子数均分”。

最后,妻生子这种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妾”被扶正为“妻”时,她之前所生的妾生子也自然变成了妻生子,进而也可能因伦序获取比原先的妻生子更高的继承顺位。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被册封为皇太孙。

婢(奴)生子是指家主和家中奴仆所生的孩子。

这种孩子虽然因生母的地位卑微,不少会遭旁人的歧视或者冷眼对待。但他们的继承权在宗法以及律法下,和其他兄弟没什么区别。

附属于家主的女性奴仆,实质也是家主的“女人”。她们为家主生孩子后,往往也会被家主正式纳为妾,这同样也会让她们的孩子身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婢(奴)生子礼法上的母亲是家主的妻,所以他们在家族内部的地位并不会受生母身份的影响。具体可以用《红楼梦》里的例子来说明。

赵姨娘的亲生女儿贾探春看不上自己生母的人品也就算了,她凭什么鄙视生母的出身呢(赵姨娘是王夫人的陪嫁奴才)?因为在探春眼里,她的母亲是王夫人,而赵姨娘只是贾家的生育工具。

贾探春从小在贾府的待遇和王夫人生的女儿贾元春没啥区别,她也敢公开训斥贾府的高级管家。赵姨娘别说凶管家、高级丫鬟们,她连贾府买的戏子芳官都镇不住,用芳官的话说她们是同类 --“奴才”。

因此婢(奴)生子,虽然会因生母的出身而可能被人看低,但它们也隶属于“庶子”,会被家族认可并列入伦序,进而拥有对应的继承权。

这方面典型事例是明孝宗朱祐樘和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的母亲李氏怀他时是侍女,李氏生下孩子后才被裕王朱载坖纳为妾。朱祐樘的生母纪氏身份更差,她是明军平定苗族叛乱带回的“战利品”。而且纪氏死前,明宪宗并未对她正式册封。

注:明朝平定各地叛乱后,常规会从“贼属”中挑选未成年男女,送入宫中或各王府为奴(其中男子需阉割)。

当家主无法为家族生下男丁时,就会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儿子 -- 过继子

在东汉之前,过继原则上只能在一个家族内部执行,而且只能是小宗过继给大宗。因为过继的主要目的是继承宗祧不让祖宗断掉血食,而小宗就算绝后也可以通过附祭、附食宗庙让祖宗享受血食祭祀,即“从祖祔食之礼”。

例如西汉废帝刘贺就是以自家绝嗣的方式,过继到主脉继承的皇位(被废后又重新还宗)。

从西汉末期不仅小宗过继越来越多,外姓过继也慢慢被社会接受(特别是战乱时期)。但是其后直到清朝,至少朝廷法律上还是不承认外姓过继立嗣。只是这类法律各朝都持“民不告、官不究”的态度,即便案发一般也不会强制拆散。

其乞养异姓养子以乱宗族者,杖六十。若以子与异姓为嗣者,罪同,其子归宗。其遗弃小儿,年三岁以下,虽异姓仍听收养,即从其姓。但不得以无子,遂立为嗣。
《大清律例》

过继子最初只有一种“立继子”,指户绝(无子嗣)之家的父母(或任一)在世时过继。因为过继意味“更换”父母,这有悖人伦,不仅“过继子”本人无权决定,家族其他人员也不太好干涉。

到了宋朝为了进一步强化男尊并打压女性地位,朝廷在唐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家庭内女性的继承权,主要方式就是家族财产继承上强行插入了“命继子”。

如果户绝家庭的父母在亡故前未过继立嗣,就由族老或官府选定一位同族子嗣作为继子,即命继子。宋朝时“命继子”可继承家产的四分之一,剩下的再由女儿们平分。

最后还有一种“特殊”的儿子 -- “奸生子”。

奸生子概指通过有悖伦常律法的行为(通奸、乱伦、强奸、嫖娼等等)而生下的孩子,因为他们出生即“有罪”,被视为违法乱序的“罪证”。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族宗法、皇朝律法都不承认他们的地位和继承权。

直到明朝,朱元璋才给“奸生子”们开了道窗,允许他们参与家产继承(无权继承宗位、世袭官位或爵位)。

洪武二年令,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数量与半分。如别无子,立应继之人为嗣,与奸生子均分。无应继之人,方许承绍全分 ……
《大明会典·卷十九》

先别急着赞扬太祖的人性之光。太祖让奸生子参与家产继承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由家族内部的女儿们来承担,她们近乎于完全丧失家庭财产继承权和自身主导权。

太祖除了将奸生子纳入财产继承,还将“命继子”的财产继承权放大至百分百。这导致明朝无男丁之家父母出现意外时,众女儿下场很有可能非常悲惨。一帮子宗老、官吏、乡亲会赶来“帮忙”,不仅分光家财,甚至以找个好归宿为名,将这些女子变卖为妾甚至为奴,即“吃绝户”。

对于这些女子来说,自己身上的“嫡庶”有什么意义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大秦最后一轮明月——败军之将章邯(5) 主笔:闲乐生 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反秦战争中,章邯之所以能在前线...
原创 东... 提到三国时期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蜀汉的五虎上将,或者曹魏的五子良将。然而,东吴的四大都督,...
隋炀帝扬广:一个被历史误解的皇...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炀帝杨广常常被视为暴君的代名词。他的统治被指责为奢侈、残暴,甚至是导致隋朝灭亡...
原创 最... 1933年3月初,红军在四川大巴山深处的木门场举行扩红招兵活动。一位连长热情洋溢地讲述了参加红军的十...
原创 玉... 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玉皇大帝是三界的主人,而每次与玉皇大帝一同出现的那个女性,就是我们常说的王母娘娘...
原创 王... 历史上关于王莽的评价很多,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王莽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篡逆者,也有的人认为他是伟大的改...
原创 为... 提到扁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这一代的历史课本中,常常能看到许多关于他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在许多人...
原创 印... 印第安人是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土著民族,若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貌,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印第安人的长相与...
原创 地... “你你你,怎么是你?你竟然活着回来了?” 一地主和长工阔别两年,本以为会阴阳两隔,这辈子不会再见面。...
原创 为... “纸上谈兵”这个词,至今常用来形容赵括,令他背负了两千年的骂名。每当提到赵括,很多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