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后半期,几乎一切政务都由慈禧太后掌控,而她与光绪皇帝的关系也充满了神秘色彩。许多历史学者和文史专家表示,光绪皇帝的照片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大家通常在历史课本中看到的光绪图像,其实都只是画作,是否与光绪的真实面貌相符,至今无人知晓。因此,光绪皇帝被称为清朝历史上“最神秘的皇帝”和“最悲惨的皇帝”。
历史学者曾在某个历史节目中提到,照相技术早在光绪皇帝去世前的20年就已经传入中国。事实上,慈禧太后留下了大量自己的照片,甚至包括宫女和太监们的照片也被保存下来。然而,光绪皇帝却没有一张清晰的照片,现存的仅有一张模糊的画面,拍摄的是光绪与慈禧西逃后的情景。这使得至今人们依然无法真正了解光绪的面貌,他成了一个无从得知的神秘人物。
有些历史专家认为,慈禧太后故意抹去光绪的所有痕迹,甚至连光绪的照片都没有留下。分析认为,光绪的生死完全掌控在慈禧手中。光绪去世后,慈禧为了彻底抹去这个人对她的威胁,销毁了所有与光绪有关的档案和照片,那些能烧掉的就烧掉,能毁掉的就毁掉,甚至连光绪的影像都被彻底抹去。
历史学者还认为,光绪皇帝是清朝最为悲惨的皇帝。从出生到去世,光绪的一生几乎都由慈禧安排,尽管他一度获得了亲政的机会,但始终无法拥有真正的权力。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慈禧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从此失去了亲政的权力,变成了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实质上完全受制于慈禧太后。
关于光绪帝的亲政,许多学者认为,光绪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支持班底。除了信任的师傅翁同龢,其他官员几乎都由慈禧培养,光绪无权任命大臣,甚至连国家大政都要经过慈禧的同意。正是因为缺乏自己的人脉和支持者,光绪在戊戌变法时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底,但却遭遇了朝廷中的强烈反对。
其中,光绪重用翁同龢、文廷式等人被认为是他亲政过程中的最大失误。翁同龢虽然是光绪的老师,但他性格保守,与洋务派有诸多矛盾,且对于慈安和慈禧太后推动的洋务运动十分不屑。由于光绪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结果让翁同龢的保守政策对清朝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翁同龢在阻挠李鸿章为北洋舰队购买现代军火的举动,使得北洋舰队的武器装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最终导致甲午战争的惨败。
此外,光绪帝急于摆脱慈禧的控制,在戊戌变法中急于进行改革,却没有充分分析时局变化,康有为等人的激进主张也未能理性调整。原本默许光绪帝主导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最终忍无可忍,发动了政变,将光绪帝囚禁起来。
光绪的悲惨一生,不仅体现在他缺乏实际权力,还体现在他死后的不公待遇。光绪帝的墓地非常简陋,他的葬礼也很简略,棺木用的是低等级的梧桐木。他的陵墓崇陵直到民国6年才建成,而光绪的遗体则被暂时安置在一个椅子上放了6年,直到陵墓建成后才被安葬。光绪皇帝的一生,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充满了悲凉和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