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毛主席活到了83岁,但他的保健医生却说:“其实毛主席不具备长寿的条件,他长寿是因为本人比较注重保养。”
就连毛主席的保健医生都坦言,他并非天生就握有一副长寿的牌,活到83岁,在那个平均年龄不到六十的年代,简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他自己一手“折腾”出来的。
他的遗体至今安放在纪念堂,但真正留给后人的,或许是他那套充满矛盾却又惊人统一的生命哲学。
他的人生,似乎从一开始就跟“安逸”这两个字没什么关系。革命岁月里,一盏油灯陪他到天亮是家常便饭,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把一天当成两天用,工作超过16个小时是常态。不规律的作息,是他健康账本上最明显的一笔负债。
身体的磨损,早早就刻下了印记,想想看,在湘赣闽粤的深山里打转,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咬着骨头。吃的呢?粗米野菜,甚至是苦涩的草根,有时候,一连几天肚子里都见不到一粒米,这种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是家常便饭。
精神上的压力更是无形的巨石,战争年代,每一次指挥都是一场生与死的豪赌,和平时期,建设国家的焦虑和复杂的国际博弈,同样让他费尽心神。
更别提他那长达六十多年的烟瘾了,一天抽掉五十支烟是常有的事,烟瘾大到工作人员不得不想办法往烟里掺中草药,希望能减轻一点伤害。戒烟这事,他试过好几次,都失败了,直到晚年才算真正放下。
面对这样巨大的消耗,他没有选择退守,而是主动出击,用一种近乎极端的方式来锻造自己的身体。
游泳,是他一辈子的热爱,从老家池塘里的顽童,到湘江中流击水的青年,他甚至写文章鼓动同学一起下水。他喜欢冬泳,更迷恋挑战,1954年在北戴河,台风天里巨浪滔天,别人都劝他别去,他偏要下海,还说“风浪越大,越能锻炼人的意志”。
最让人震撼的是,在他81岁那年,刚从一次休克中缓过来,就又下水游了将近两个小时,他的医生都不得不承认,常年的游泳让他的心肺功能远超常人。
除了水里的功夫,陆地上他也不闲着,晚年在杭州,清晨一口气爬上桃花山是他的保留项目。工作累了,就散散步,或者活动活动筋骨,甚至还自创了一套融合了五禽戏和八段锦精髓的“自由体操”,里面还有做怪表情的动作,用来活动面部肌肉。
在极端的消耗和极端的锻炼之间,他靠一套朴素的内在哲学来维持平衡。饮食上,他的原则很简单:“清淡为主、荤素相济”,他不追求山珍海味,信奉“吃杂不吃贵”。
主食从来不单调,米饭里混着小米、红豆,面食里也加进荞麦高粱,平日里就是糙米青菜,偶尔才吃点红烧肉或者小鱼小虾改善一下,他觉得一周吃次红烧肉,能提振精神。
精神层面,他是个十足的乐天派,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话就是他强大心态的最好写照,即便后来身体不好,他也总是一副豁达的样子。
他还很懂得自我调节,比如睡前梳梳头,现代医学说这能刺激穴位放松大脑,还有,他一辈子离不开茶,靠它来提神解乏。
更难得的是,他把节俭自律刻进了骨子里,他绝不动用国家资源为自己的健康开小灶,保健团队就三四个人,都是最基本的配置。有人提议增加保健设备,被他一口回绝,说钱要用在国家建设上,给他做饭的,也不是什么特级厨师,就是普通的炊事员,做的都是家常菜。
所以说,毛主席的长寿根本不是什么按部就班的养生宝典,他的人生,就是一场用钢铁意志驾驭的矛盾统一体。
他用惊人的消耗挑战生命的下限,又用惊人的锻炼拓宽生命的上限,最后以一种极其朴素简约的生活哲学作为压舱石,稳住了这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了83年的生命之舟。
信源:养生茶馆|毛主席的保健医说 国人吃饭方式藏大病——新湖南